1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课件(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1 10:48: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了解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其精神和魅力。
2、学习课文运用对比、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3、学习文中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了解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其精神和魅力。
2、学习课文运用对比、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3、学习文中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运用对比、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黄远山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和蜜的田园,今天,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看看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
二、创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写的。编辑受到这篇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
三、作者简介
让?乔诺,法国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四、生字、词
干涸(hé):干枯,没有水。
坍(tān)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地面上的植物,多指庄稼。这里用作动词,长庄稼。
溜达:散步,闲走。
山毛榉(jǔ)
五、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作者对牧羊人刚开无私、不图回报精神的评价。
第二部分(2-20):按时间顺序,中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的变化。
第三部分(21):赞美老人坚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六、问题探究
1、题目《植树的牧羊人》有什么作用?
(1)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的变化。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默默地牧羊、选种、种橡树
荒地秃山,干旱无比
再见牧羊人
改养蜜蜂,坚持种各种树木
看到溪水,树木长高
最后一次见
种树的初衷仍然没有动摇,继续种树
充满生气,变得富饶
3、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高度赞扬了这位默默无闻的老人几十年的坚持,老人把永恒的精神和肉体奉献给了这篇土地,创造了伟大事业,使得生存下来的人们过上了无比幸福的生活。
结构上:首尾呼应。和文章开头“何为好人”遥相呼应。
七、赏析
(1)词语的赏析
第10段:“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棵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轻轻”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仔细”写出牧羊人埋泥土的认真劲儿,写出他一心一意种下种子,表现他做事认真的特点。
(2)语句赏析
第15段:“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人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一定可以改变周围的一切,创造出幸福的生活,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八、写作特点
描写
(1)环境描写
第5段:“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突出室内环境整洁,能侧面表现牧羊人的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的特点。
第2段:“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运用夸张和比喻,写出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件伟大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坚韧执着等特点。
第16段:“那一大片橡树长也长得很茂盛”“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第19段:“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第20段:“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写出阿尔卑斯山地环境越来越美丽的变化,突出牧羊人的慷慨无私、坚韧执着的特点,也表现出牧羊人工作的伟大,表达作者对他的敬重、赞美之情。
(2)人物描写(包括细节描写)
第4段:“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表现了牧羊人的善良热情)。
第5段:“他刚刚刮过胡子……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表现牧羊人做事认真、干净利落)。
第7段:“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倒……散……挑选……”(表现牧羊人做事认真)
对比
第11段:“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绘制爱着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通过数字的对比,说明树苗成活的不易,侧面表现了牧羊人种树工作的艰辛,也表现出他坚韧执着的特点。
九、主旨
本文通过“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环境的故事,通过对比突出模样老人的巨大贡献。赞扬了他具有的顽强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与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
十、板书设计
概括牧羊人的高尚品质
一见牧羊人:选橡子、种橡树
勤劳执着
讲述牧羊人的故事
二见牧羊人:荒地变成树林
慷慨无私
三见牧羊人:废墟充满生机与活力
不图回报
高度赞扬牧羊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导入新课
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黄远山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和蜜的田园,今天,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看看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
创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写的。编辑受到这篇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
作者简介
让?乔诺,法国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生字、词
干涸(hé):干枯,没有水。
坍(tān)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地面上的植物,多指庄稼。这里用作动词,长庄稼。
溜达:散步,闲走。
山毛榉(jǔ)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作者对牧羊人刚开无私、不图回报精神的评价。
第二部分(2-20):按时间顺序,中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的变化。
第三部分(21):赞美老人坚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问题探讨
1、题目《植树的牧羊人》有什么作用?
(1)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问题探讨
2、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的变化。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默默地牧羊、选种、种橡树
荒地秃山,干旱无比
再见牧羊人
改养蜜蜂,坚持种各种树木
看到溪水,树木长高
最后一次见
种树的初衷仍然没有动摇,继续种树
充满生气,变得富饶
问题探讨
3、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高度赞扬了这位默默无闻的老人几十年的坚持,老人把永恒的精神和肉体奉献给了这篇土地,创造了伟大事业,使得生存下来的人们过上了无比幸福的生活。
结构上:首尾呼应。和文章开头“何为好人”遥相呼应。
赏析
(1)词语的赏析
第10段:“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棵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轻轻”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仔细”写出牧羊人埋泥土的认真劲儿,写出他一心一意种下种子,表现他做事认真的特点。
赏析
(2)语句赏析
第15段:“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人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一定可以改变周围的一切,创造出幸福的生活,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写作特点
描写
(1)环境描写
第5段:“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突出室内环境整洁,能侧面表现牧羊人的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的特点。
第2段:“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运用夸张和比喻,写出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件伟大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坚韧执着等特点。
写作特点
第16段:“那一大片橡树长也长得很茂盛”“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第19段:“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第20段:“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写出阿尔卑斯山地环境越来越美丽的变化,突出牧羊人的慷慨无私、坚韧执着的特点,也表现出牧羊人工作的伟大,表达作者对他的敬重、赞美之情。
写作特点
(2)人物描写(包括细节描写)
第4段:“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
(表现了牧羊人的善良热情)。
第5段:“他刚刚刮过胡子……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表现牧羊人做事认真、干净利落)。
第7段:“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倒……散……挑选……”
(表现牧羊人做事认真)
写作特点
对比
第11段:“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绘制爱着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通过数字的对比,说明树苗成活的不易,侧面表现了牧羊人种树工作的艰辛,也表现出他坚韧执着的特点。
主旨
本文通过“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环境的故事,通过对比突出模样老人的巨大贡献。赞扬了他具有的顽强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与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
板书设计
概括牧羊人的高尚品质
一见牧羊人:选橡子、种橡树
勤劳执着
讲述牧羊人的故事
二见牧羊人:荒地变成树林
慷慨无私
三见牧羊人:废墟充满生机与活力
不图回报
高度赞扬牧羊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