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
3
第
东汉的兴衰
Seventh grade history courseware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朝代更替
1
2
3
4
目录
CONTENTS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壹
PART ONE
朝代更替
朝代更替
BC202年
9年
25年
220年
西汉
新朝
东汉
王莽篡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施行新政,加剧动荡,导致农民起义
西汉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东汉开启。
贰
PART TWO
光武中兴
?
?
?
?
?
?
光武中兴
“祸孥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后汉书·桓冯列传》
依据材料,东汉初年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光武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问题
解决措施
作用
政治腐败
战乱(民族)
刑法重
赋税负担重
劳动力不足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减轻刑罚
减轻农民负担
多次释放奴婢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缓和民族矛盾
人民安心,社会安定
有利于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节省开支,肃清吏治
光武中兴
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 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
——《后汉书·刑法志》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
西汉初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目的
措施
影响
巩固统治
巩固统治
以农为本;________
以德化民;________
1.释放______,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________
2. __________,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____________;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让士兵还乡务农;释奴为民;_____________
轻徭薄赋
轻徭薄赋
勤俭治国
合并郡县
刑罚
奴婢
贪官污吏
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巩固统治
依据表格,归纳西汉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的共同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等等
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共同点:
合作探究
启示:
叁
PART THREE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5FD0F851-EC5A-4D38-B0AD-8093EC10F338}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后期十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对东汉后期有什么影响?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母后临朝
外戚专权
皇权旁落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诛杀外戚
夺回皇权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影响:
肆
PART FOUR
黄巾起义
材料二: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
材料一: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思考:东汉末年为什么会爆发农民起义呢?
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
1.背景:
2.领导人:
3.时间:
4.口号:
5.特点:
7.影响:
6.结果: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社会动荡。
创立太平道的张角
184年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宗教形式)
历时9个月被镇压下去,失败。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阅读课文“黄巾起义”一目,归纳以下知识点
军阀割据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州牧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
课堂小结
新朝建立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9年
25年
220年
辉煌
建立
衰落
军阀割据
瓦解
灭亡
谢
赏
谢
观
谢谢聆听 感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