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梅林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那达慕大会 
生平: 
 嘎达梅林 
(1892年—1931年4月5日) 
莫勒特图,本名那达木德, 
又名业喜,汉名孟青山,蒙古族。 
嘎达是蒙古语,意为家中最小的兄 
弟,“梅林”是其官职,即札萨克 
达尔罕亲王那木济勒色楞的总兵。 
嘎达梅林读过几年私塾,通蒙汉文。 
历任:旗卫队章京、昆都、扎兰、梅林等职。 
1908年,在达尔罕旗旗卫队当兵服役, 
5年后被提升为旗卫队章京。 
1916年被任命为旗卫队的扎兰(参领), 
1925年被提升为旗军务梅林(统领)。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苏和拉起马头琴,用哀怨、愤怒的琴声诉说着蒙古族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王爷、牧主的深仇大恨;用嘹亮、优美的琴声表达出人民对牲群、草原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从此,马头琴便成了蒙古族人民的心声。夏夜,当人们漫步在草原的牧场上,或是城镇的街道旁,一缕悠扬而激越的琴声传来,感人肺腑,沁人心脾,这便是马头琴的乐声。 
 马头琴在蒙古的地位:马头琴是适合演奏蒙古古代长调的最好的乐器,它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蒙古人的生活,如:辽阔的草原、呼啸的狂风、悲伤的心情、奔腾的马蹄声、欢乐的牧歌等。 
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是中国第一张马头琴室内乐重奏专辑中的第一首作品。五重奏是:第一马头琴、第二马头琴、次中音马头琴、低音马头琴、倍低音马头琴。 
嘎 达 梅 林 
1=D 4/4 
内蒙古民歌 
VS 
两种表现形式你更喜欢哪一种? 
 声乐曲《嘎达梅林》语言声韵的抑扬与曲调旋律的起伏一致,情绪悲壮而沉重,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无限敬仰和深切的怀念。 
马头琴演奏的《嘎达梅林》,旋律既抒情优美,又热情奔放。主题音乐的多次再现,将嘎达梅林对草原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进行了清晰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