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上册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开卷)
(时间:40 分钟 分值:50 分)
一、请把下列文字规范的抄写在田字格里。(4 分)
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在推理。
二、知识再现。(把答案写到相应的括号里,共 12 分)
两点之间相隔的长度就是两点之间的( )。常用的距离单位有
( )、( )、( )等。
电子停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 )工具。使用时,先将电子停表
( ),按下( )开始计时,按下( )停止计时。
利用工具确定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就是在( )。
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 )来描述。速度的常用单位有
( )、( )等。
物体由( )、由( ),或者( )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 )。
物体的运动形式有( )、( )、( )等。
物体的运动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可分为( )和( )。
生活中测量距离的工具有:( )、( )、( )等
三、明辨是非。(对的在括号里划“√”,错的划“×”,共 12 分)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运动形式是平动。 ( )
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椅子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车厢也是运动的。
( )
只要施加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改变。 ( )
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距离有关,距离越长,物体运动得越快。 ( )
飞来的篮球砸到小明身上,在力的作用下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 )
斜向上投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 ( )
一个复杂的运动形式往往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形式。 ( )
尺子的一端按在桌上,拨动露出桌面的另一端,尺子的运动形式是摆动。
( )
物体平移时的轨迹是弧线,摆动时的轨迹是直线。 ( )
正在进站的火车,速度在减小,所以它的运动状态在改变。 ( )
参照物可以选择我们认为运动的,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 ( )
跑的距离越远,说明运动的越快。 ( )
四、对号入座。(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 12 分)
1. 通过测量我们发现,从校门口到教学楼有 100( )。
A.厘米 B.米 C.千米2.旋转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包括( )。
A.上下运动 B.上下运动、旋转运动 C.前后运动、旋转运动
下列事实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用嘴吹风车 C.用手挡小车,小车停止
汽车在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小刚在人行道上向东慢速行走,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那么小刚( )。
A.正在向东运动 B.是静止的 C.正在向西运动
体育课上,三位同学进行了 100 米赛跑,跑完全程小靖用时 10 秒,小亮用时 13 秒,小刚用时 11 秒,则他们三人中,跑得最快的是( )。
A.小靖 B.小亮 C.小刚
我们坐在轮椅上被推着向前的运动是( ),车轮的运动是( )。
A.平动 B.滚动 C.转动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距离越长,物体运动得越快。 B.相同的距离,用的时间越短表示运动得越慢。 C.相同的时间,运动的距离越长表示运动得越快
下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老师用米尺测量操场一圈的距离 B.用血压仪测量心跳的频率
C.科学家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
9.“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如果我们说小竹排是运动的,是以( )为参照物。
A.江水 B.青山 C.竹排上的人
10.小明的家距离学校 1 千米,骑自行车到学校需要 5 分钟。小红家距离学校 2 千米,骑自行车到学校需要 8 分钟。( )
小红的速度更快 B.小明的速度更快 C.两人的速度一样快
11.飞来的足球碰到了运动员的头,在力的作用下足球的( )。
A.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B.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C.不好判断
12.以下物体的运动路线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
A.升国旗 B.在环山路上骑车 C.荡秋千
五、快乐填表(共 4 分)
根据物体的运动现象,在表格中填写它们的运动形式。
六、Th活处处有科学(共 6 分)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句中两次对山运动的描述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看到飞机外有个小东西,他本以为是一只飞虫,用手抓住的却是德军射出的一颗子弹。这个事情可能发生吗?请你判断一下,请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