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9课 能伸缩的玩具
一.教材分析
《能伸缩的玩具》是冀教版小学美术第九册的第9课, 它是五年级上学期以来第 一节手工课.在这一课里,学生要尝试制作一件能动的小玩具,这个玩具不仅要 能“动起来” ,具有可玩性,而且造型要独特、有趣。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小小 的挑战。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件能"探头探脑"的小玩具。
能力目标::想出能让"玩具"动起来的好办法,发展动手动脑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制作玩具的技巧。
四、.教学难点:作品的创新性。
五.、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指出
“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 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我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 学生为主体, 老师为引导的作用, 以实践为中心, 以技能为手段, 以能力为重点, 让学生在“玩”中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在以往的说法中,教师要想教给 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得先有一桶水,而我认为,教师应该学会用一杯水引出学 生内心的一桶水。
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 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 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 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七.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的探头探脑的“玩具” 。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今天裴老师与大家上一节美术课你们高兴吗?同学们你们现在都对什么玩具感兴趣呢?有什么功能?
同学们你们现在都在玩什么玩具?有什么功能?
学生交流: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老师自己制作的小玩具,想不想看,教师展示给大家。(吸引大家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1.一起探究“探头探脑”玩具动起来的奥秘。
把课前做好的玩具发给学生,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且思考一下,伸缩玩具的可以伸缩的原理是什么,学生讨论并找发现伸缩玩具动起来的奥秘。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伸缩玩具》
板书:能伸缩的玩具
●探究“能伸缩的玩具”玩具动起来的奥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制作一件玩具 并不难,难的是要掌握如何让玩具动起来的原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鼓励学 生大胆猜想,分析其原理,并鼓励学生把原理讲解给其他同学。
●(小组合作探究)发现玩具动起来的奥秘。
2.、出示课件,激发灵感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探究作品背后的巧妙构思,但更多的是要启发学生能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出示图片并作适当的讲解。(造型、装饰等)
3、.教师鼓励学生回忆他们在生活中见过的动起来的有趣的东西,联想和想象。
本课要注意训练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能力。制作“能伸缩的玩具”所需要的材料比较杂,用一定的时间来和学生讨论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问题,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材料的驾驭能力。
(三)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创作要求
1.怎样设计才能使你的玩具形象生动,动得有趣?
2.怎样才能把玩具动的部分和不动的部分连接起来。
3.怎样寻则使用材料才能达到你预先的设计效果。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创作
(四).评价阶段
大家交换玩具互相玩一玩,编个故事讲一讲。及时表扬学生的创意,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九.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 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2、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通过“放”,让学生探究"玩具"的制作方法,在 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分层教学的实施。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通过互帮互助,使得每一位学生在 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教后反思: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手工制作活动的难度应逐渐增加。在教材中,一些 更需要开动脑筋,将美术与科学相融的手工制作课题逐渐增多。“伸缩玩具”就是这样一个课题。在这一课里,学生要尝试制作一件能动的小玩具,这个玩具 不仅要能“动起来”,具有可玩性,而且造型要独特、有趣。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