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陆益萍 新浜小学
学习目标:
1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屋、旁、鲜、堆、积、干、净、洗、澡” 10 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 4 个左右结构的字“推”、“堆”、“洗”、“净”。
2 、朗读课文, 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能根据句子的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
3 、懂得爱护环境,保持环境整洁,人人有责;整洁美好的环境能让人们心情舒
畅 , 身体健康。
4 、能观察自己家周围的环境,并仿照课文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重点:
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结合课文认识本课 10 个生字。
能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句子的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难点:
能根据句子的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课题:
1 、出示投影片
问:图上画着什么? ( 一条小路 )
问: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
学生交流
2 、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看课文动画
2 、初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最后怎样?
( 说明:这篇课文可以分为“美丽的小路→小路变脏了→小路又变美了”这三层进行教学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三、学习课文 1----3 节
1 、师 范读 1----3 节
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美丽的小路?它究竟美在哪里呢?
学生交流
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师范读 → 指名读 → 打擂读
说明:
对于“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等词要读重音,通过反复的朗读来体会小路的美丽。
师引读:这么美的小路,兔姑娘看见了说……鹿先生看见了说……
指导朗读句子“啊,多美的小路啊!”(读出赞美的语气)
2 、学习生字“屋、旁、鲜”
( 1 )谁已经和这三个字宝宝交上好朋友了?
( 2 )学生交流
“屋”:整体认读音节;“旁”:同“傍”作比较;“鲜”:编顺口溜鱼羊鲜
3 、齐读课文 1----3 节
四、学习课文 4----7 节
过渡:这么美的小路,朋友们都喜欢在这里散散步、说说话。可是有一天,美丽的小路变了,它变成什么样了呢?我们继续学课文 。
1 、 抽生读课文 4----7
学生交流,板书:堆积了许多垃圾、苍蝇嗡翁地飞
如果你走在这条路上,你会怎么样呢?
过渡:那么,兔姑娘、鹿先生和鸭先生又有什么表现呢?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读读课文的 4----7 。
2 、学生自由读 4----7
思考: 兔姑娘、鹿先生和鸭先生有什么表现呢?它们又是怎么说的呢?
3 、全班交流
指导朗读句子“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看见美丽的小路变得这么脏,你心情怎样?
指名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齐读。
指导朗读句子“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
师引读:兔姑娘走过小路说……鹿姑娘走过小路说……
指导朗读句子“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
看看句子后是什么标点,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读出疑惑的语气)
师范读 → 指名读 →齐读
指导朗读句子“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
鸭先生说了什么?
指导朗读句子“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
看看句子后是什么标点,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读出肯定的语气)
指名读 →男女赛读→齐读
(说明:根据标点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是这篇课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因此在教学 4----7 节时,可以以此为突破点,重点进行这几句话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美丽的小路变脏了,是大家乱扔垃圾、破坏环境造成的。从而做到在读中理解,在理解后读得更有感情。也为突出本课的情感目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美好的环境能让人们心情舒
畅 , 身体健康作铺垫。)
4 、学习生字“堆、积”
( 1 )讨论: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堆、积”
( 2 )反馈交流
5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4----7 节
四、学习课文第 8 节
过渡:那么大家是怎样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的呢?
1 、请生朗读第 8 节
思考:大家是怎样做的?
全班交流(抓住几个动词)
2 、自由读第 8 节
想象:这条美丽的小路以后会怎样呢?
学习生字“推、干、净、洗、澡”
( 1 )认读生字竞赛: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生字,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
字形比较 :“堆 ---- 推”、 “澡 ---- 操”; “净”注意后鼻音; 洗可用加部首的方法等。
( 2 )书写指导:堆、推
( 说明: 学生由于课外阅读,识字量不太均衡。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识字量大的孩子充当小老师,不再觉得识字枯燥无趣,识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认读,也不至于丧失信心。所以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五、复习生字,齐读全文
比比谁的眼睛亮:抢读生字
游戏:字词对对碰
齐读全文
思考: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全班交流
说一说:你家周围的小路是怎样的?你怎么做才能使它一直美丽?
(说明:为了让学生在这一训练中做到有话可说,可以事先安排学生观察一下自家周围的小路,同父母或同学讨论一下这条小路美在哪里,或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让课堂成为社会、学校教育的连线,又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与同学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这种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中,学生的表现让我出乎意料。以往遇到长篇课文时他们缺乏读的信心,课堂中很难激起他们读的欲望。而今天高举如林的小手,每位小朋友都那么渴望表现,渴望朗读。通过教学,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自己在教学过程也有三点收获:( 1 )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效果好。学生学习汉字这种抽象的符号时,如果单一地教识字,会感到枯燥。如果把识字与学习课文结合起来,就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因为学生一次次读句子、读课文的过程,也是对这些生字认知的过程。反复认知后在对该段中出现的生字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 2 ) 多角色参与,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 德国教育家第思多惠说:“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而这种“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是学生在与民主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本教学中,我始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学生一起参与修建美丽的小路及保护美丽的小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低段儿童注意力易分散,容易疲劳,我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劳逸结合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各种角色欣赏者、评价者、参赛者,使课堂中松紧结合,让整堂课充满活力。 ( 3 )激发兴趣,给提供学生想象、说话的机会。作为教师来说,更有必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 低段儿童具有爱想象、好表现的心理特征。课堂中,我有计划地为他们提供想象、展现的机会,为儿童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如:课始就让学生 来猜猜看,这会是一条怎样美丽的小路呢?又如:这条美丽的小路以后会怎样呢?你家周围的小路是怎样的?你怎么做才能使它一直美丽? 生通过独立思考、 借助想象,自由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也让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