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0 21:2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产力发展
经济政治之变
思想文化之变
新课导入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领域
新的现象
经济上
铁制农具的发明与推广
牛耕技术的发明与推广
西周以来,井田制开始瓦解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地位下降
诸侯势力开始崛起,开始争霸和兼并
部分诸侯国开始变法,例如商鞅变法
公元前
2070年
夏朝
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商朝
西周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221年
东周
(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
政治上:
诸侯争霸、兼并
文化上:
经济上:
铁农具、牛耕
回顾一下吧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这一时期的学术领域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
导入新课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老子
孔子
墨子
孟子
韩非子
百家


学习目标
1.
知道老子的生活时期和主要成就。
2.
知道孔子的生活时期和地位,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3.
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4.
说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代表派别、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
目录
老子
孔子和儒家学说
百家争鸣
01
老子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的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
朴素辩证法思想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
(2)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主要思想: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比喻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坏
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
发出坏的结果。)
老子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年代
国籍
创立的学派
思想观点
政治主张
重要著作


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春秋时期
1.顺应自然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无为而治
《道德经》
02
孔子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中年后在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以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孔子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核心思想“仁”
什么是“仁”?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已欲立而立人
已欲达而达人
如何“仁”?
如何爱人?
以德治国,爱惜民力,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君王如何践行“仁”的思想
“仁”的本质
人际关系准则
政治主张
孔子的政治主张
故事一: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故事二: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这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答:孔子的核心思想:仁
孔子的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孔子的教育主张
(1)创办私学
(2)有教无类
(3)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方法。
孔子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教育方面
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2.“因材施教”
3.谦虚好学,学习态度老实
4.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
(教育理念)
(教育方法)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孔子的文化成就
孔子整理编订文化典籍。他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的学说对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整理古籍
编定《春秋
》、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言论记录
《论语》
文化成就
五经:
四书:
《孟子》、《中庸》、《大学》
后世影响:
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
历史影响:
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曲阜祭孔大典
曲阜孔庙康熙手书万世师表匾
 
曲阜孔庙
孔子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中国已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注册学员200多万人。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在全球大放异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瑞典科学家汉尼斯·阿尔文
孔子
孔子
姓名:
时代:
籍贯:
著作:
身份:
贡献:
影响:
孔子(孔丘)
春秋时期
鲁国
《春秋》
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1、大思想家
(核心思想:仁)
1、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
2、实行德政
2、大教育家
1、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3、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主张以礼治国
2、主张德育和智育并重
03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百家”指的是“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背景
经济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政治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改革变法。
奴隶社会瓦解
封建社会形成
社会大变革
百家争鸣
文化
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思想产物
  诸子百家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思想主张
著作
“兼爱”、“非攻”、“尚贤”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墨子》
生平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墨家学派代表人
百家争鸣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儒家学派代表人
百家争鸣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荀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儒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百家争鸣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无为而治”
人生: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庄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道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韩非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法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
法令、权术、威势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
思想主张
儒家
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
兵家
孙武
其他代表人物及主张
“仁政”“民贵君轻”
“礼治”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主张改革,依法治国;君主专制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百家争鸣
  (1)是法家。
  (2)原因:
①战国时期,我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长期战争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②韩非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主张“法治”。所以,韩非的思想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又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秦国国君的赏识。
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思想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
以德治国,和谐社会,以民为本
儒家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法家思想——
墨家思想——
道家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以法治国,与时俱进
博爱平等,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构建节约型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百家争鸣
课堂小结
百家争鸣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老子:无为而治;辩证思想
庄子:清静无为”;
“精神自由”
孔子:仁;德治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墨子:兼爱;非攻
韩非:法治
百家争鸣
课堂小结
百家争鸣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老子:无为而治;辩证思想
庄子:清静无为”;
“精神自由”
孔子:仁;德治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墨子:兼爱;非攻
韩非:法治
课后习题
1.“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
C.道家的“无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C
课后习题
2.小明的期中考试考砸了,爸爸却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爸爸的说法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A
课后习题
3.孔子不仅是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对中国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

A.推动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B.有利于实施仁政治国
C.成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D.有利于树立君主权威
A
课后习题
4.《礼记:中庸》载:“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材料体现了(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B
课后习题
5.战国时期,出现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百家争鸣”局面。那么,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化
B.学术思想领域活跃,形成不同学派
C.当时社会已实现了统一
D.诸子百家之间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A
课后习题
6.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D
课后习题
7.“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下列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A.焚书坑儒
B.百家争鸣
C.确定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
D.秦始皇统一中国
B
课后习题
8.
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
)
A.
老子    B.
孔子   
C.
韩非子   D.
庄子
B
课后习题
  9.新学期刚刚开始,才升入初中的学生比较调皮。特别是某班的同学,上课说话,下课打闹,口出脏话,乱扔纸屑,简直是无法无天。班主任召集班干部开会商量对策。
  纪律委员说:“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必须采取措施,我建议实行重罚,违纪一次罚款十元,教室外罚站一天,再罚值日一周。”
  班长说:“我主张以批评教育为主,我们可以制定班规,让每个人去遵守,谁违犯了,我们可以批评他,规劝他,帮助他,让他慢慢地改正过来。”
  卫生委员说:“我们也不用罚,也不用管,随他去吧,慢慢地也许就会变好了。”
  请问:三位班干部的观点各符合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
——法家:主张法治
——儒家:以“德”来教化同学
——道家:“无为而治”
第8课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
连一连
古为今用
孟子“仁政”
墨子的提倡节俭
墨子“兼爱非攻”
庄子“顺应自然”
以民为本
构建节约型社会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韩非“法治”
依法治国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学方法?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一天,子路请教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哥哥在,应当让他们先做。”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孔子回答说:“对,应当马上就去做。”
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样呢?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说:“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是退退缩缩,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喜欢胜过别人,所以我要他退后一点。”
因材施教
理论联系实际
师生共勉:
让我们拥有“仁”
(儒家:孔子)的美德,
抱一颗“兼爱”(墨家:墨翟)之心

用发展“辩证”
(道家:老子)的眼光,
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墨家:墨翟)

树立“环保”
(儒家:孟子)意识,
为“改革”
(法家:韩非)开放的中国努力学习吧!
早日成为“一子”“一家”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