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答案见后)
一、选择题
1.发祥于西亚地区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印度 B.古巴比伦王国
C.雅典城邦 D.法兰克王国
2.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 )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基督教 ④楔形文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1903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一黑色玄武岩圆柱。它的上面刻有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前言”及法律条文。这一重要遗产属于(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中国
4.(2019·郴州)古巴比伦国王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缓和社会矛盾,命人编写了一部内容丰富的法典。它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它”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C.《民法典》 D.《1787年宪法》
5.右图是《汉漠拉比法典》石柱上部的浮雕,其蕴含的意思是( )
A.王权至上 B.天人合一
C.君权神授 D.平等理念
6.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中关于公平、正义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罗马法》
C.《拿破仑法典》 D.1787年宪法
7.一位导游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介绍某一历史文物时说:“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善的成文法典。”你知道这位导游介绍的文物是什么吗?( )
A.《汉谟拉比法典》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权利法案》
8.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历史学习,出现“古巴比伦”“债务奴隶”“成文法”等关键词,由此判断该同学是对下列哪一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 )
A.《查士丁尼法典》 B.《民法典》
C.《汉漠拉比法典》 D.《十二铜表法》
9.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10.右图所示石碑刻有“此为确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国内的常胜之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下列有关该石碑文字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的情况
B.反映了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C.反映了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
D.证明了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1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12.《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些规定所反映的古巴比伦的社会特征是( )
A.奴隶制度的残酷无情
B.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C.男性家长的绝对权威
D.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13.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学习历史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是汉谟拉比
B.《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石柱上,共有282条
C.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是相当发达的
D.大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
14.《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15.下列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法典中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B.法典规定古巴比伦分为自由民和奴隶两个等级
C.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D.奴隶制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巴比伦王国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范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公元前19世纪中期,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即位后,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汉谟拉比死后,古巴比伦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人侵,在内外交困中日益衰落,直到公元前16世纪被赫梯王国吞并。
材料二:太阳神、正义神沙玛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
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使我有如沙玛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江平主编《汉谟拉比法典》,法律出版社,2000年
材料三:第196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第200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江平主编《汉谟拉比法典》,法律出版社,2000年
材料四:第198条倘彼损毁穆什钦努之眼或折断穆什钦努之骨,则应赔银一名那。第199条倘彼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或折断自由民之奴隶之骨,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第201条倘自由民击落穆什钦努之齿,则应赔偿银三分之一名那。第205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江平主编《汉谟拉比法典》,法律出版社,2000年
(1)根据材料一写出古巴比伦王国建立的时间和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国王。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思想?
(3)依据材料三、四来分析《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4)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此法典?
参考答案:
1-15 BCBBC AACCB ABCAB
16.(1)公元前19世纪中期;国王:汉谟拉比
(2)君权神授的思想
(3)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4)评价:这部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