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会说话的手》处于第九单元 【造型·表现】领域的第二课。主要通过多种方式的手形表演与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简单的、变化的手形给我们带来的丰富联想与无穷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通过立体彩绘的方式尝试将自己借助手形联想到的形象表达出来,从而感悟手形画的装饰美和想象美。
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手工制作能力以及绘画技巧,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学中各种富于趣味的活动都会让他们积极参与。在玩中他们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可以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第一课时的有效学习,也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设计理念:
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的核心,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指导下以学生为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教学法,引导观察法,讲解示范法、谈话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猜一猜、看一看、想一想、玩一玩、赏一赏、做一做"等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全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行体验、游戏、交流、观察、想象,共同探索创作过程并合作完成富有创意的手形画作品,有效地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和自由地发展。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联想,用综合材料通过立体彩绘的方式表现手形画,并使手形画变得新颖有趣。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充分展开联想,探究装饰与组合的美感。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手在传递情感中所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探究装饰与组合的美感,并借助手形与身边熟悉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
难点:通过立体彩绘的方式表现手形画,并使手形画变得新颖有趣。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水粉、彩色纸、 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学具准备: 各种材料、水彩笔或油画棒、水粉画工具、抹布等。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材、学生学情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由四个大环节和若干个小环节组成,具体如下:
谜语导入,情趣设疑(2分)
1、猜谜语:
师:长颈鹿听说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要出个谜语来考考大家,小朋友们听好了!(课件出示)“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生:手……(板书)
师:你们真聪明!手对我们人类来说可太重要了,它能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你的小手都能干什么?
生:写字,画画,弹琴,扫地,穿衣服……
2、情趣设疑:
师:你们都有一双能干的手,美丽的手,可是老师的手不仅能干,还会说话呢,听...
师:展示手语
3、(课件出示)揭题并板书课题:会说话的手
(设计意图:由“手”的谜语导入,情境设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
引导探究 展开想象(15分)
想一想你还会哪些手势?
指名表演。学生做手势:你真棒,胜利,OK,爱心,不,嘘,发誓……
(一)、猜一猜
(1)、老师这里有一些手的图片,仅仅看手,你猜猜它的主人?你从哪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各种人的手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猜不同年龄的手,来了解不同年龄人手的不同特征,强化了课题,手是人的第二张脸,会说话;)
(二)、看一看
师: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的手不仅会说话,还会表演,向人们传递一种情感,不信你们瞧:
录像《千手观音》
教师问:这个舞蹈叫什么名字?
生:《千手观音》。
师解说:这个舞蹈跳的是中国古代佛教中千手观音的形象,体现了在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要伸出手去帮助,大家伸出一千只手,人世间将充满爱的阳光。这些舞蹈美吗?你知道跳这支舞的是什么人吗?
生:聋哑人。
师:对了,他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嘴不能说话,他们以优美的舞姿告诉大家: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平时他们用会说话的手交流彼此的心声。老师想用聋哑人交流用的手语说和你们说一句话:“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希望大家都有一颗爱心。
(教师手语表演,学生跟教师学一学这个手语。)再看这一个:
2、录像:《雀之灵》:美吗?美在哪?舞蹈中表现了一只什么动物?伸出手来学一学
(师竖起大拇指)我觉得你们学得太棒了。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到手势说话。比如我刚才表扬你们说你们太棒了就竖起大拇指。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手不仅会说话,还会表演,向人们传递一种情感,以此来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体现情感目标。)
(三)、变一变。
师:其实,我们的手不仅能表现一种语言,表达一种美,它还能表达一种趣。不信,你们看:
1、(课件出示)09春晚《手影戏》
学生认真观察、用心体会
师:有趣吗?老师也会用手变些小动物呢?你们想看吗?跟老师学一学。
2、教师在(投影)前手影表演,学生跟老师学做:(播放配乐:音乐和动物叫声)
变只老鹰,快快飞;变只鸭子,水中游;变只螃蟹,横着走;变只鳄鱼,张大口;变只小狗,汪汪叫;?你要喜欢,全学走。
提问:你有别的点子吗?你还能变出什么? ?
学生在投影前手影表演。还想表演的可以晚上在灯光下演手影游戏和家人或朋友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手影戏》、教师示范及学生亲自动手学一学,变一变,从而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探究装饰与组合的美感,展开丰富的联想,体现了认知目标,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四)、赏一赏。
1、师:你看我们的手有那么多丰富的变化,如果给它上了色将会是什么样子的?想看吗?一起来欣赏手形画。
2、课件欣赏书本上创意手形画,学生欣赏图片时分别说一说他们都把手形变成了什么?颜色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喜欢?你自己想试一试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欣赏课本上的丰富的创意手形画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相互交流讨论的能力。)
三、学生活动,教师指导(21分)
(一)、教师示范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
1、摆手形,(像孔雀)让学生想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添画。
2、上色(在手上画,湿画法和干画法那种合适?)画不上怎么办?(少加水。)
3、如何添加其他的材料,眼睛可以用瓶盖、纽扣、彩纸等做。
4、添加材料完成作品。
5、变一变,新创意:教师给画好的孔雀扎上蝴蝶结,问学生像什么?
师:只要我们肯动脑变一变,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我们再进行创作时: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设计意图: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组织小组讨论,你想用小手来表现什么?并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营造一个展现学生个性的舞台,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做一做,学生作业。
1、在小组里讨论:说一说你想用小手来表现什么呢?
2、学生回答并创作,教师个别辅导
(三)、演一演。
你们的创意手形做好了吗?谁能来到我们的小巧手舞台演一演呢?
学生台前表演。
(四)评价
你最喜欢哪个造型的手形画?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创意手形的舞台展示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力、自信心、评价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小结(2分)
1、总结:同学们这节课啊,又当小设计师又当小演员,表演的也不错,你们玩得开心吗?通过这节课我也发现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平时只要我们肯动脑动手,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课后同学们啊就去生活中找一找,看看在哪些地方用上了我们的手形创意,把你找到的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下面请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说再见吧?
2、师生挥手再见
教学反思:
该课分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写生手和手印联想,第二课时手形画。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以“趣”字贯穿于教学始终,力求把“教”的痕迹淡化,把“教”巧妙地融进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不自觉中玩和学。本课教学以活动方式为主,在起初的谜语导入、然后猜一猜、看一看、变一变、赏一赏,到最后的手影表演等各个学习环节我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展开教学,处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兴奋的氛围中逐步对手形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造型表现的灵感,体验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在相互启发中,学会创造性地运用综合材料表现自己的所想,完成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在后面教师示范环节中,我也力求适当、到位,我一边画一边把孩子在作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如水分问题,调色的方法等提出来引起思考和注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获得感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