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5分钟
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
行为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主要的手段。
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
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散发的气味等。
第一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第16章
活动一:日常小插曲
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刚来到陌生的主人家,起初有点怕人?只会乖乖地吃饭、睡觉。后来经过主人的训练?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拉屎、拉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运,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于是,主人对它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时常夸它聪明,经常带它出去逛呢!
动动脑?
1、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吮吸乳汁吗?
2、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到指定的地点去拉屎、拉尿吗?
3、小狗一生下来就会表演杂技吗?
讨论:爱动脑筋的人是最棒的!
1、这三种行为一样吗?有哪两种行为是一样的?
2、前一种行为和后两种为什么不一样呢?
总结:前一种行为是动物一生下来就有的,也就是说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先天性行为(也叫本能行为)。
后两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从生活经验和后天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我们把它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眼点
耳突
口
咽
你认为试验中设计者对“涡虫为什么生活在小溪中的石块下方”这一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假设?
活动2:对涡虫避光行为的探究进行讨论
假设: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
wō
在试验中属于试验者控制的因素是什么?
实验中控制因素是光照
涡虫在A、B端停留的时间无明显差异。
涡虫在B端停留的时间更长。
结论: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环境中。
实验一:涡虫避光行为的探究
你能对可能出现的试验现象中行预测吗?
是先天性行为
实验二:涡虫后天学习行为的探究
活动3:对涡虫后天学习行为的探究进行讨论
试验中,涡虫对第101次光照的反应与以前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3:对涡虫后天学习行为的探究进行讨论
涡虫对“光照”形成了条件反射,强光由无关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
试验中观察到的涡虫行为对涡虫有什么意义?
后天学习行为使其能够适应迅速改变的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繁衍。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获得途径
适应特征
进化趋势
生来就有的 行为
出生后逐渐 形成的新行为
由体内 所控制
通过条件反射等的建立而形成的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 的复杂环境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本能
学习
遗传物质
不断变化
活动4:请你归纳
随堂练习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动物的图片,判断一下它们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灰喜鹊喂养小杜鹃
灰喜鹊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是后天学习行为
蚯蚓走迷宫实验
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之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蚯蚓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蚯蚓走迷宫是后天学习行为
山雀偷吃奶油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大山雀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是后天学习行为
黑猩猩用树枝取食
黑猩猩摘取香蕉
黑猩猩的这两种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都是后天学习行为
1.狗吃骨头时会分泌唾液,这属于什么行为?
2.“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两个成语分别表达的是动物的什么行为?
3.小狗做算术是一种什么行为?这与我们听到上课铃声响了进教室是否一样?
随堂练习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是一样
一、动物的行为
1. 概念: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有的活动表现。
2.根据行为的产生,把动物的行为分成两大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二、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依靠于个体生活的经验,是一种本能行为。
动物的本能行为是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三、动物的学习行为:必须借助于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
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1.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心脏跳动 B.飞蛾扑火
C.鸟类育雏 D.蜜蜂采蜜
2.下列动物行为中,都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①鹦鹉学舌 ②蜘蛛结网
③孔雀开屏 ④ 老马识途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A
C
3.初夏的黄河口景色怡人,万亩槐林十里飘香,成群的蜜蜂在花间飞舞辛勤采蜜。对蜜蜂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A
4.搜救犬发现废墟下有人时,会重嗅、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这种行为属于( )
A.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取食行为 D.防御行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