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的美
教材分析:
建筑,可以算是与孩子们距离最近的艺术了。然而正是每天生活在其中,他们对建筑缺少了惊异和震撼,建筑的审美功能几乎被使用功能所淹没。这一课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拓宽孩子对建筑的认识内涵,让建筑在他们心中活起来,流动起来,感受建筑的内部空间,观看建筑美的造型,聆听建筑的节奏和旋律,呼吸建筑蕴涵的文化气息,启发孩子们用心灵触摸建筑,把他们领入到一片艺术的新天地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2、技能目标: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收集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各类建筑的图片、幻灯片或音像资料。学生课前收集各式建筑的资料和建筑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课前:收集中外著名建筑的图片和资料(建筑的历史、材质、造型特点以及感受等)。
(二)歌曲导入
课前播放《命运交响乐》
(画面定格在音频中)听一段雄伟的交响乐,看着这上下起伏的音频,像什么?你和著名的德国诗人歌德想到一块儿去了。他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建筑就像是音乐一样有节奏、有旋律、有美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板书:建筑艺术的美)说到建筑你会想到什么?
(三)欣赏北京故宫建筑
1、整体感受故宫。
首先让我们走进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故宫。(课件,图片,音乐)
北京故宫简介:故宫又名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故宫开始建造是在明永乐五年(1406年),历史14年的才建造完成。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999.5间,这么多房间会不会有种很乱的感觉?为什么多而不乱?
北京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两边都是对称的。布局很严谨,对称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传统模式。在这条中轴线上,有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故宫四周围还有 10米高的城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城的四个角上分别有有一座华丽奇特的角楼。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
听了故宫的简单介绍,你有什么感想吗?(宏伟、堂皇、庄严、和谐……)
我们从故宫的整体上看,可以发现这里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黄色的屋顶,红色的宫墙)
这有什么含义吗?(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这两种明亮的色彩搭配在一起是那么?(热烈,和谐)
2、具体了解故宫内在文化。
(1)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走兽:
(课件,特写仙人走兽)有谁认识他们吗?选择?(教师对陌生的名字适当做解释)。仙人走兽放在屋檐上有什么用意吗?
教师小结:为了突出大殿的威严,还有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的意思。而且它还有实用功能,我们看屋檐有一定的斜度,瓦便有下滑的可能,所以在梁上需用多个铁钉加以固定,为掩饰铁钉不美观还防止雨淋,工匠师们便在装饰了这些小兽们了。
(2)云龙大石雕:
(课件,云龙大石雕)顺着云龙大石雕往上走,你感觉?
这是一种怎样的图案能把我们都陶醉与此?(有龙纹、五座宝山、云纹)龙代表着什么?(皇帝)它能驾于一切的。这里有九条龙,和五座山合在一起,寓意着:九五之尊。
(3)故宫的门:
门,发现什么吗?(有门钉,铺首)有几个门钉?数字9的内涵?门钉作用?(加固,装饰,等级的象征,皇宫、坛庙大门每扇门的门钉有九行,每行九枚,像亲王、郡王的门钉数量可就不一样了)铺首?(似狮非狮,据说叫螺蛳,是古代象征安全的一种保护神)
(四)中外建筑对比
1、故宫乾清宫内景与凡尔赛宫殿内景对比:
(课件,两幅中外内景图)哪个是故宫的内景?怎么看出来的?各有什么特点使你一下子就区分出来?故宫内景给人感觉?(肃然起敬、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感觉?(自由,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在这里面展出着很多美术、雕刻等艺术品。
2、中国古代建筑故宫与外国古代建筑印度的泰姬陵、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作对比:
中国和外国古代建筑的内景带给了我们庄严的、奢华的不同美感,那么外景带给你的感受又会是怎样的?
A.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B.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C.凡尔赛宫(法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欧洲最宏大华丽的宫殿建筑。
3、小结: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古代的中外建筑,赞叹古人的伟大,欣赏着建筑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我们从建筑风格、材质、造型、色彩、感受等方面进行了欣赏。
(五)分组欣赏现代建筑
1、现代建筑欣赏:那么现代的建筑又有着怎样的建筑之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呢?他们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现代建筑的图片。
(法国里昂国际机场、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中国国家体育馆、跨海大桥)。
欣赏了这么多现代的建筑,你觉得他们有着怎样的特点?(高科技建筑、造型奇特、古怪)
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
里昂国际机场(法国):造型奇特、展翅欲飞。
上海金茂大厦(中国):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
2、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比较
他们和古代的建筑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多以土、石、木材为原料。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张、讲求个性化,也多以金属、玻璃、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化建筑材料为原料。)
3、总结:建筑不但是凝固的音乐,更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它凝结着艺术家智慧的结晶。
(六)学生实践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一些中外的著名建筑,我想现在的你看到手中的建筑应该对它有更新的感受了,我们在纸上写一写,把你对建筑美的感受写下来。谁愿意把自己手中那充满魅力的建筑介绍给大家?
(七)完成作业
建筑节奏与韵律,像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1.作业要求:根据图片用线描的绘画方式表现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有创意的作品。? 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 ? ?
(八)课后拓展
这里还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建筑,(会动的建筑)像海鸟一样的密尔沃基市艺术馆,是一座会动的建筑。西班牙建筑师卡拉特拉瓦,能够将建筑顶部的两个像翅膀一样张开的羽翼,在阳光下慢慢张开。凝固的音乐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随着建筑师们神奇的创造力,建筑正在慢慢成为跳动的音乐,流动的音乐。让我们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它们,欣赏它们。
板书设计:
1、建筑艺术的美,
古 中 庄严稳重,华丽威严
外 简洁、繁琐、富丽堂皇、风格迥异
今 中 传统与现代
外 造型独特 夸张 个性
课后反思:
美术第十一册的第一课是欣赏评述领域内容,其知识点较多,以欣赏评述古今中外的建筑为主,针对本课的特殊性,我主要采用对比教学法。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下面谈谈自己讲完课后的感受,包括长处和不足。
在教学中我注意加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会欣赏,提高了对古代建筑的审美观,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热爱之情。学生的表现也非常好,大多数课前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建筑资料,在引导下能对各种风格的建筑进行观察分析,初步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之后,大多学生都能用简短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仍有学生表达能力稍差,只是初步的了解,挖掘不够深,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引导。
而在绘画建筑时许多同学只是表现建筑的轮廓,不会细致观察和精细描写,所以我做了示范和讲解,要利用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去表现建筑,这也是线描的基础知识。之后作品表现较为丰富,效果也非常好,有的作品出乎意料。虽然这节课的目标仅是让学生欣赏、感受、用语言描述,但我加大难度让学生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处建筑,既是对本课一次深入的挖掘,又是对后面线描知识的提前表现,这样的处理还是益处多多的。
美术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情境中认识美术,并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在一课中这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