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沪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11 13:5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圆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从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出发,感知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共同特征。
2.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画不同大小和不同位置的圆。
3.了解圆的特征,认识圆心和半径并能用字母表示。
4.在观察和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增加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点O都有相等的长度r”,认识圆心,半径,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能借助生活中的各种工具尝试画圆并发现圆的特征,直观认识圆心(定点)决定了圆的位置、半径(定长)决定了圆的大小。
评价关注点
学习兴趣:活动兴趣;学习习惯:听说习惯、操作习惯 ;学业成果:简单应用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PPT课件,线、橡皮筋、图钉、一次性杯子、硬币、透明胶、尺、圆规等。
教学
环节
目标指向
师生活动
评价
关注点
一、 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1.从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出发,感知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共同特征。
1、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套圈”游戏:出示三种不同的方式:站成一排;站成正方形;站成圆形。哪一种方式比较合理?
(2)交流反馈。
(3)揭示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2、生活中的圆
(1)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2)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
1.能交流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圆形物体;
2.能用正确的语言说出圆形的特征;
3.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能认真、仔细倾听,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二、动手操作,研究特征
2.能用不同的方法画不同大小和不同位置的圆。
3.了解圆的特征,认识圆心和半径并能用字母表示。
1、想一想
(1)有哪些方法可以画圆?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2)集体反馈。
(3)利用各种方法尝试画圆。
★利用硬币或其他圆形轮廓描圆
★利用图钉和线画圆
(“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利用圆规画圆
2、自学书本P75,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1)认识圆心、半径。
(2)用字母表示出圆心,半径。
(3)动手画一画,并思考: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得出结论: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长度都相等。
(4)思考:a、现在能解释为什么玩套圈游戏时要站成圆形?
b、在套圈游戏中,立柱应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5)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两个圆,有什么不同?
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得出结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能利用不同的方法,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并简单阐述画圆过程中的要点;
2.规范使用工具;
3.通过比较各种方法优劣点,找到最好的方法;
4.知道圆规是专门画圆的工具,能讲出步骤和要点;
5.认识圆心和半径,并能在圆中用字母正确表示出来。
三、借助“判断”,促进理解。
3.了解圆的特征,认识圆心和半径并能用字母表示。
(1)在同一个圆内只能画一条半径。 ( )
(2)圆的大小和位置都是由圆心决定的。( )
(3)半径的长度是相等的。 ( )
1.知道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长度都相等。
2. 知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四、课堂总结,领悟美感。
4.在观察和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增加审美意识。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展示美丽的圆。




3296920168910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 圆心o 决定圆的位置
定长 半径r 决定圆的大小
旋转一周
非书面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