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小数乘除法(小数乘小数)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小数乘除法(小数乘小数)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11 10:1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数乘小数(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第九册15页
教学目标:
利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探究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会运用因数与积之间的关系进行数与算式或算式与算式间的大小判断。
3.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体会知识得出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小数乘法中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且会运用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因数与积之间关系的规律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让学生直接说出得数。
2.师:这是我们之前学习的小数乘法,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小数的乘法。(板书:小数乘法)
二、探究新知阶段
1.观察第一组口算算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小组讨论
(2)汇报
(3)小结:一个因数×大于1的数,积>这个数
(4)举例证明自己的这个发现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学生汇报)
板书:因数不能为0
师:我们前面先通过观察得出自己的发现,再举例证实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最后得出结论。(板书:观察→发现→验证→结论)
2.用前面第一组的方法再观察第二组算式。
(1)学生自己完成第二组规律的探究
(2)汇报自己探究的过程
(3)板书:一个因数×小于1的数,积<这个数
(4)师:通过大家的证明这个因数同样不能为0。
三、运用知识阶段
师:你能用前面自己发现的规律解答下面的题目吗?
1. 说一说:每次乘得的积与6.72比较,谁大?。
师:从这题中我们又可以知道任何数乘1都等于原数。(板书:一个因数×1,积=这个数)
2. 在○里填上“>”、“<”或“=”。
7.3×1.2○7.3;6.5×0.8○6.5;0.9×0.5 ○0.9;0.46×1.7○0.46;
2.7×0.45○0.45;3.68○0.39×3.68;
3.18×1○1;3.18×1○3.18;
3.6×5.7○3.6×0.57; 0.94×0.04○0.94×0.06。
师:用圈出比较数的方法,就可以大大提高比较的正确性。
3. 估一估下面各题的得数是否正确.算一算,你的估计对吗?
0.56×0.25=1.4 3.01×0.49=14.749
9.8×1.06=9.388 0.24×3.5=0.84
师:当不能用规律直接判断出是否正确时,必须进行计算。
四、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学习数学知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观察能力去发现一些规律,并通过自己的验证来证明这个规律是科学合理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它运用于实践了。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观察→发现→验证→运用
因数不能为0时,
一个因数×大于1的数,积>这个数
一个因数×小于1的数,积<这个数
一个因数×1, 积=这个数
教学反思:
通过《小数乘法中的规律》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乘法规律这个知识点掌握得不错,第二天上交的作业中只有3个学生在这个知识点上出现了一点小错误,而直接运用这个概念比较大小,学生基本都没有出现错误。而在其它多次的练习中,这方面知识的得分率也是概念部分最高的。在解答“在○里填上‘>’、‘<’或‘=’”时,学生都能自觉运用课堂上的方法——圈出主要观察的数,由此可见,学生都认同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教学取得的另一个效果,就是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同。之后再有知识的探究,学生就会使用这节课上归纳出的“观察→发现→验证→结论”这个过程进行知识的探究。例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例4》、《除法中的规律》等,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得出知识点的。特别是《除法中的规律》的探究,学生更是将在这节课上学到的方法合理地使用在其中,提高了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让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点能牢固掌握,同时也要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只有通过自己体验、验证、运用这些过程,才能将书本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学生的情感在其中得到尊重;态度得以端正;当然价值观也就在其中形成了。这样的数学课,也才能真正提高其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