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景物的近大远小冀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景物的近大远小冀美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1-11 10:3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物体的近大远小现象只是人视觉的一种感受,理解物体“近大远小”透视规律。知道什么是视角、视平线、消失点。?
2、能总结出近大远小的规律,绘制一幅表现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作品。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制作和绘画实践等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透视知识,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用美术的眼光去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
2、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逐步形成学生对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客观物象所呈现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教学难点:? 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怎么样在一个平面内表现出物体远近的关系。
板书: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二、精讲点拨?
1、分析透视规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透视规律)?播放ppt课件,展示道路、林荫道、灯笼、长廊、列车内部图等不同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景物大小的变化。教师设问:这些变化有规律吗?根据学生回答,找出重点:近?大?远??小????请学生读一读。教师谈话:我们看景物时,近处的大,远处的小这是为什么?教师讲述:我们把景物这种近大远小、的现象称为透视现象。?
2、什么是透视??
“透视”是绘画中研究如何把自然界中的立体空间转换为绘画上的平面空间的一个术语。西方传统绘画采用的主要是“焦点透视”,它表现在画面上的主要特征是“近大远小”。?
3、?欣赏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的“透视”效果。?让学生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感受身边的透视现象(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感悟透视现象无处不在)?教师设问: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看看在的教室里都有哪些透视现象?提示学生看课桌、荧光灯、教室墙面、天花板等。学生边观察边说出自己的感受:近大远小。请学生把一本书放在眼前,慢慢向后移动,观察书大小的变化,进一步体会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无处不在。?
4、欣赏学生作品?
看看其它同学们眼中的“近大远小”的图片。?
三、当堂训练?
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创作一幅符合“近大远小”规律的作品。?
四、总结评价?
在课即将结束时,告诉诉学生:“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深藏着无数的规律。很多科学家对这些神奇的规律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期待着这些规律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捷和方便……今天我们观察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发现了近大远小的规律,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规律来造福人类呢?学生思考之后回家画出近大远小的规律能造福人类的画面,也可以制作出立体的造型,完成之后再拿到学校与同学一起分享创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