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沪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试用本)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在掌握了它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梯形的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的基础之一。因此,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材的编排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计算面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其公式推导的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相似之处,都是将未知图形转化成已知图形,探索未知图形与已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而是为学生提供了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更乐于自主探究知识的来源。由于学生已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在上述学习过程中,通过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积累了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方法,这些都为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新的学习任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让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正确选择“底”、“高”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
3、通过画“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明确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形状无关,发现“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教学难点:在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发现“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复习已知平面图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出示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切入点,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面积有关。以猜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评价关注点:1.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2.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熟练掌握;
3.兴趣浓厚,乐于表达)
二、自主探究,推导公式
1.三角形转化成已知图形
(1)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2)三角形能否转化?
2.小组合作、分组实验
小组活动:选择学具,尝试将三角形转化成已知图形
3.反馈交流、感悟方法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推导过程
(1)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如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总结: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发现了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验报告单突出表达的过程,帮助学生把探索过程和发现成果系统的用文字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能正确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底和高一一对应的关系。)
(评价关注点:1.自主学习,积极探究;2.小组合作,积极交流;3.方式多样,乐于表达)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求下列三角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2.哪个三角形的面积大?
3.选择题(机动)
在梯形ABCD中,有( )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A.1 B.2 C.3
(设计意图:突出说的过程,给学生充分讨论的空间,在交流中体会到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形状无关,而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进一步体会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学生由于参与了这一活动,才能使知识具体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评价关注点:1.达成学习目标,有成功体验)
四、回顾全课总结
1.我们是怎样探究和发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
2.这节课中你什么地方表现的最好??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转化
2237105169545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