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市2020-
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
高一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历
史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马家窑文化、大汉口文化和半坡文化出土的陶器,尽管他
们相距遥远,但它们又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特征。由此可知中华文明
A.起源最早B.多元一体C.独树一帜D.领先世界
2.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
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与之渊源对应正确的是
A.夏、王位世袭制B.周、分封制C.周、宗法制D.唐、科举制
3.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
“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
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儒家D.道家、儒家、墨家
4.我国秦汉时期的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5.中国许多大学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
自《易经》;中国农大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出自《离骚》;复旦大学
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
记》。这表明
A.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B.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源远流长
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教育发展
6.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
治思想是
A.分权与制衡B.天人合一C.皇权至上D.大一统
7.《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
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秦始皇
A.忠于职守,政务缠身B.大权独揽,控制朝政
C.皇帝至尊,君临天下D.忧国忧民,勤于政事
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
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D.统一度量衡
9.荀子“兼采法家”,董仲舒“融合阴阳”,朱熹“吸纳佛道”。三者共同体现了儒
家思想的
A.保守性B.包容性C.批判性D.继承性
10.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国。”西汉政府采
取的哪项措施反映了这一主张
A.削夺列侯的爵位B.削夺王国的封地
C.颁布“推恩令”D.九卿有事,上报中朝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捻(丰收)
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丝绸之路开辟
1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出现的特点是
①南迁人民带去的技术是当时最先进的②出现在国家分裂或战乱中
③随政治中心迁移而迁移④南方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牛一头授田三十亩,
以四牛为限。露田禁买卖,老死还政府。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
A.统一分配了全国的土地B.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D.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
14.观察下图,你认为这两次改革具有的共同本质特点是
A.都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
B.都促进了大民族融合
C.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15.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
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
.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加强北部边防
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D.巩固隋朝的统治
16.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②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
③都对儒家学派进行打压④都因暴政引发大规模起义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7.“西藏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朝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所建,
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为佛教圣地。”这则材料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有……
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②唐蕃和亲
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④藏族文化在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占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
18.最近,北京大学出台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
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制
19.下图是唐朝初年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图,据此可知三省六部制
A.加强了相权削弱了皇权
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
C.扩大了中书省的封驳权D.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
2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
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A.诸葛亮B.贾思勰C.祖冲之D.
郦道元
21.中国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问
题的著作是
①《黄帝内经》②《九章算术》③《齐民要术》④《千金方》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2.“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典故源自宋代政府的告示。当时的“州官”
A.负责向中央转运钱粮赋税B.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
C.拥有封地,官位可世袭D.由文官担任,受通判节制
23.在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中,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每年送给
西夏钱物,称为“岁赐”。这带来的影响有
①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②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③增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④造成官僚队伍的膨胀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2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
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能够体现宋代“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
A.知州B.御史大夫C.刺史D.通判
26.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27.中国古代“分封制一郡县制一郡国并行制一行省制”的演变说明了
A.封建社会的地方建制逐渐完善B.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C
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古代主要问题
28.下列语句中,能够反映长江流域己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苏湖熟,天下足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29.《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
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包括
A.城市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B.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
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督
D.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
30.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其中,指南针发
挥的作用是
A.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B.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
C.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D.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3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C.社会发展规律D.“天人感应”理论
32.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
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所强调的
A.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B.“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C.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D.“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二、材料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33题15分,34题12分,35题25分,共5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所以)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
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
——《资治通鉴》
材料四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
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亡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四,见税什伍。……”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简述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弊端。(4分)
(3)虽然商鞅变法存在弊端并且曾遭到强烈的反对但还是成功了,试结合材料和有关
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隋文帝即位以后,
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
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选官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且符合材
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8分)
35.两宋时期的社会与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变动,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租佃制历五代而到北宋跃居主导地位,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
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16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概述宋代社会
观念的变动。(5分)怀仁市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高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B
C
A
D
A
C
B
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C
C
D
C
A
C
A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B
D
C
B
D
C
D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D
D
B
B
D
C
B
C
非选择题(52分)
33.(15分)【答案】(1)①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②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③统一度量衡。(6分)
(2)刑法严酷,赋税沉重。(4分)
(3)①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了中央集权.发展了封建经济;③富国强兵的措施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求,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5分,任答两点即可)
34.(12分)【答案】(1)由重门第到重才学。(4分)
(2)观点:制度创新促进社会进步。(2分)
论述: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唐朝对科举制加以完善,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与政治,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3分)秦朝吸取分封制的历史教训,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辖。(3分)
35.(25分)【答案】(1)表现:土地买卖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官府对农民的限制松弛。(4分)
社会影响:土地买卖盛行;贫富更替普遍;社会流动频繁;农民受到的人身束缚减少;农民生产热情提高;推动农业经济发展。(12分)
(2)主要原因:农业经济发达;官府放宽商业限制。(4分)
变动:“贱商”观念改变;婚姻论财;门第观念淡化(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