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诊断自测题
卷面书写: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笔好字闯天下。亲爱的同学们,此题不需专门作答,只要做到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就可得分,相信你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
一、积累运用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盔甲(kuī)
确凿(zuó)
鉴(jiàn)赏
人迹罕至(hǎn)
B.感慨(kǎi)
倜傥(tì)
企(qǐ)盼
一日三省(shěng)
C.啄食(zhuō)
一箪食(dān)
逾矩(yú)
博学笃志(dǔ)
D.搓捻(niǎn)
绽开(zhàn)
曲肱(gōng)
恍然大悟(huǎ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奥秘 云宵 人声顶沸 不求深解 B.渊博 和蔼
温故知新
截然不同
C.企盼 悔恨 美不甚收
小心冀冀
D.陋巷 绅士
花团紧簇
浑为一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B.
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C.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D.
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4.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与《大学》《庄子》《孟子》并称为“四书”。
B、《〈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是鲁迅,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5.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
的话,
_
,________
____.
(3)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洼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
__
________,
____
__
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洼!
(4)
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__
____
____.
(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所选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6月2日,“慈善一日捐”活动在我市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序幕。②许多市民积极执行我市慈善会的倡议,将一天所得送到社区捐赠点,奉献爱心。③有关人士认为,开展这项活动不仅可以募得善款;④还能够增强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
(1)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A处:
B处:
(2)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7.
仿照例句,用一组排比句向朋友们简介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朋友,百草园真是我童年的“乐园”呀!春天,你看那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草长莺飞,
,
。
8.对联艺术。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请你一试身手,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
,弃之可惜;
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提示:可以根据《悯农》中的句子来填写)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9—10题。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甘肃省灵武县。②回乐烽: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9.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10.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吾日三省吾身
(
)
(2)人不知而不愠
(
)
(3)学而不思则罔
(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5)不逾矩(
)
(6)可以为师矣(
)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3.请就第七则谈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灯如红豆》一文,回答14--17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
?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面对人、面对事。遇到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似乎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以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
14.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了“我”的启迪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①________
第三盏
女同学
②________
15.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6.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
②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
17.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
迄今没有见到为他们留下的影像,定格他们倒在废墟里的姿势。也许根本就没有人为他们留下过影像。但是,随着搜救人员一点点挖开瓦砾、水泥和砖块,我们依旧记住了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
21岁的幼儿园老师瞿万容,被扒出废墟时,人们看到她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紧紧护住自己怀里的一个孩子。孩子只受了轻伤,呼吸很平稳,而年轻的女老师,却因为头部和背部骨折,早已停止呼吸。
这一幕,定格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人们扒开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废墟时的那一刻。在地震刹那间摧毁我们的家园后,从城市的碎片下,不止一处,人们看到这种凝固的姿势。
5月13日22时12分,震后第二天,德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汉旺镇东汽中学的废墟下,年近50岁的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4个学生都活了下来。5月14日7时,震后第三天,崇州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当一夜未眠的搜救人员从怀远镇中学垮塌的教学楼下找到吴忠洪的遗体时,这位45岁的英语老师背部向上弓曲着,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已经死去的学生。
汶川县也看到了这种姿势。当那里的幸存者们徒手搬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他们惊呆了:29岁的男老师张米亚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孩子都还活着,这位平时爱唱歌的老师却已经离我们而去。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尽管不能以影像的形式流传,却足以在人们心间永久驻留。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了他们在这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人。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相信没有功利的考量,来不及是非的权衡,而只有人性深处的本真,以及人类心中永不泯灭的爱。再强大的自然伟力,也摧毁不了它。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
18.文章标题“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有哪两重含义?
19.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老师们倒下的姿势,基本上都有“紧紧护住”、“死死护着”、“死死拉着”这样的动作,请你说说这些加点词的作用。
(2)第6段中“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这句话的加点词体现了救援人员怎样的心情?
20.请你说说最后一段中“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这句话的理解。
21.读完全文,给文中一位最让你感动的老师或老师群体写一句颁奖词。(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有一定的文采,不超过60字)
三、写作表达
22.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人生。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请以“_________
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第三单元参考答案
一、1.D(A.zuó—záo;B.shěng—xǐng;C.zhuō—zhuò)
2.B(A.宵—霄;深—甚;顶—鼎;C.甚—胜;冀—翼;D.紧—锦;浑—混)
A
A
5.
(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2)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3)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4)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5)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6)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7)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6.
答案:(1)A处:“执行”改为“响应”。B处:“群体”后加“的信心”或“的荣誉感”。
(2)三句和四句间的分号改为逗号;
7、答案:夏天,我们来听神奇迷离的美女蛇故事;冬天,我们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雪地上捕鸟去。
8.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
(一)9.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①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②对偶
③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
④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分)
10.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给分)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能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诗句展开分析思乡之情,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二)11.(1)自我检查、反省(2)生气,恼怒。(3)迷惑(4)以……为乐趣。(5)越过。(6)凭借。12.
①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②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13.
在学习中,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14.(1)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或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
15.①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油灯对“我”影响之大、启迪之深。②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事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16.①“攥住”即握住,写出母亲被扎伤时的反应,表现了母亲面对困苦时默默承受的坚韧品格。②“搂住”即抱住,突出“我”看见母亲手被扎伤时的心痛,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关心。
17.①“灯如红豆”化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②“灯”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材料,结构清晰,叙事集中。③“红豆”寄托相思,“灯如红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
(四)18.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他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
19.(1)可见老师们当时是竭尽全力地保护他们的学生,突出了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2)体现了救援人员极度无奈和无比悲痛的心情。
20.示例:在灾难来临的那一时刻,老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学生的壮举感天动地。这种无私的爱,让强大的自然力显得微乎其微。
21.略。
三、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