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致云雀
雪莱
一、感知作者及作品
云雀,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高空振翅飞行时鸣唱,接着作极壮观的俯冲而回到地面。以食地面上的昆虫和种子为生。有高昂悦耳的声音。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西风颂》
雪莱的另一名篇——《致云雀》
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
1804年进入伊顿公学读书
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被牛津大学开除。
1813年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
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
1822年逝世。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
《致云雀》是1820年夏,雪莱旅居意大利期间所作。
1820年的英国社会黑暗,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二、探究云雀意象
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
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了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云雀的隐形不漏、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不求名利。
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这一意象是诗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
诗人通过云雀这一意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结合作者的生活年代和写作背景,思考一下,诗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具有怎样的形象?
云雀是作者的化身,是雪莱诗意的表达,雪莱笔下的云雀乐观、欢快,聪明,勇敢,是作者内心诉求的表现,也是作者追求的愿望。作者表达了对自由、光明的强烈渴望,对幸福生活的迫切苛求,诗人为追求理性中的美好世界而不惜勇于献身,具有崇高的精神气节。
作者描写云雀表达怎样的理想追求?
三、探究艺术技巧
1.象征。
2.比喻、排比。
他把云雀比作轻云、星星、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对比。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的巨大力量。诗歌最后将凡人和云雀对比,我们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但是云雀已超越一切。
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描写云雀?
四、探究诗歌形式
全诗由21个诗节构成
每节都由四个扬抑格三音步诗行和一个抑扬格六音步诗行构成;
每节五行,前四行较短,最后一行较长,形成先急后缓的效果,与云雀或抑或扬、尾声悠长的鸣声构成一致。
韵脚排列整齐,一律隔行押韵,韵式是ababb。,最后一行重复押韵,给人一种回旋往复的音乐之美。
这与诗人的自由浪漫洒脱相一致。
诗歌的形式有何特点?
4.总结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致云雀》正是这样一首崇高的诗,理解《致云雀》可以成为理解雪莱其人其诗的一把金钥匙。
云雀的形体
——
每个普通人
云雀的叫声
——
诗人自然清新优雅作品风格、自由意志
云雀的飞行
——
1.
不求功名利禄,用笔唤起爱与同情
2.
渴望公正和谐的社会理想
3
.冲破世俗,渴望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