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百合花(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授课:古语老师
[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2005010301RB1010501HRX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信息,以及小说标题所承载的意蕴。
壹
整体感知文本,疏通文脉。
贰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信息,以及小说标题所承载的意蕴
茹志鹃,浙江杭州人,作家,1925年生于上海。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简单、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由较小的角度反映时代本质。表现战争题材的,以空灵精微的笔触展示军民间的深情厚谊;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生活的,柔美纤细的笔触常游弋于劳动妇女的心灵世界,显示人物内心的热切和性情的贤淑。主要作品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剪辑错了的故事》。
作者简介
小说以1946年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为背景。在创作这篇小说时,适逢反右派斗争的进行,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得作者道出:“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作者是借对战争年代圣洁人情的回忆和赞美,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写作背景、标题意蕴
“百合花”代表纯洁、优雅、高贵。文中既指新媳妇棉被上的百合花,又象征着解放军的崇高品质以及百姓的拥护之情,暗示了文章主题。标题凝练,意蕴丰富。
相关资料信息
茅盾先生对《百合花》的评价
茅盾曾在他的《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一文里,用了最多的笔墨评价《百合花》:“《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于节奏感的。它的人物描写也有特点;人物的形象是由淡至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茅盾在简单复述了这篇故事后,郑重指出:“这是许多作家曾经付出了心血的主题,《百合花》的作者用这样一个短篇来参加这长长的行列,有它独特的风格。恕我借用前人评文惯用的词汇,就是:清新、俊逸。”
整体感知文本,疏通文脉
百合花
开端(1-23)
发展(24-39)
文脉梳理
结局(56-57)
→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带路)
→新媳妇借给我们被子(借被)
再发展(40-42)
→新媳妇和我一起在包扎所救护(救护)
高潮(43-55)
→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牺牲)
→新媳妇执意献出新被(献被)
赞美了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以及军民间的鱼水之情,表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般纯洁美好心灵的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深厚的军民情谊,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人性美。
学习小结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信息,以及小说标题所承载的意蕴
壹
整体感知文本,疏通文脉
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