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百合花(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授课:古语老师
[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2005010301RB1010502HRX
壹
联系小说文本,综合探究其艺术特色。
贰
学习目标
理解人物形象的特征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理解人物形象的特征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借用百合花美丽清新纯洁的特点来象征通讯员和新媳妇的高尚品格,同时象征着军民之情、战友之情的美好,歌颂了战火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人物形象
百合花
象征意义
新媳妇
稚气未脱、质朴、憨厚、不善言辞
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
觉悟高、忠于革命
通讯员
美丽娴静、淳朴善良
支持革命、关怀他人
带路
“百合花”在小说出现过两次,贯穿于“借被”、“献被”的行文脉络,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更深化人物的形象,直接表明新媳妇美好的心灵;而同时“献被”的情节也暗示着通讯员的高尚人格。
借被
献被
联系小说文本,综合探究其艺术特色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一般为构造情节和塑造人物服务,本文几处主要的细节描写如下:
(1)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该细节出现过两次:先是在他回去时,说是给“我”开饭,体现了他对同志的关怀体贴;而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又触到这两个馒头,睹物思人,他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增强了情感的渲染力。
艺术特色
1
细节描写的运用
(2)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刮破上衣;第二次是他给我开饭时“我”所看见的;第三次是他牺牲后“我”发现破洞还在那里;最后一次是新媳妇缝那个破洞。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突出了通讯员的形象品质,另一方面烘托主旨,增强文章的感彩。
艺术特色
(3)新媳妇的百合花新被。它在文中出现过三次,不仅起到了深化人物形象的作用,表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无愧于人民的热爱。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情感,如百合花般纯洁、美好。
本文手法上以小见大,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不仅让作品在情节发展上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波澜起伏而又一气呵成,也使得贯穿其间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血肉丰满。
本文的对比手法主要用于刻画人物的性格,使形象更加立体鲜明,共有两处:
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作装饰点缀,在他离开时,枪筒里多了一枝野菊花。枪是打仗工具,一时却被用来插放象征自然与和平的菊花,这本身就是一种鲜明的对比,使读者在无言中感受到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艺术特色
第二处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和“我”态度的不同。医生听了通讯员的心脏后说道“不用打针了”,他是从职业的角度做出这一决定的;而“我”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也劝道“不要缝了”,出于理智的角度;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这是情感与理智的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烘托主题。
2
对比手法的运用
小说重在表现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崇高情感,而“我”这么一个观察者与故事的叙述者,同样是作为一个艺术形象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在同行的路上,“我”主动找通讯员搭话、认老乡,甚至问他“娶媳妇了没有”;以及他牺牲后,我劝新媳妇“不必缝他衣服上的破洞,这些都是借助“我”的视角而凸显人物形象、推动故事发展的。
艺术特色
作品不仅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富于浪漫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情的色彩。比如,插叙“我”想象通讯员在家乡拖毛竹时的情景,充满诗情画意;又如,在通讯员护送我的路上,还有一段沿途的景物描写,借女性视角呈现出诗意的面貌,末句的想象则体现出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
独特的女性视角
主题归纳
小说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同志“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战火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学习小结
深入研读文本,理解人物形象的特征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壹
联系小说文本,综合探究其艺术特色
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