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喜看稻菽千重浪 同步课件(共12张PPT)+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7.1喜看稻菽千重浪 同步课件(共12张PPT)+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1 13:4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喜看稻菽千重浪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授课:古语老师
[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2005010301RB1020701HRX
了解相关常识

整体感知文本

理解关键语句,探究作者意旨

学习目标
了解相关常识
沈英甲,吉林辉南人。中共党员。曾任《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电影文学剧本《冯如》等20余部作品。
作者·背景·常识
本文是在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记者写的一篇报道他先进事迹的通讯。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类新闻体裁,是一种报道消息的文章,时效性不及消息。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为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粮食奖、以色列沃尔夫农业奖等。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简介
整体感知文本
喜看稻菽千重浪
第一部分(第1-5段)
第二部分(第6段到最后):分述其事迹及表现
文脉梳理
:综述袁隆平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
1.以实践发现真理的途径
2.创新的灵魂和本质
3.实事求是的立场和态度
4.引领“绿色革命”的心愿
总分
本文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以列小标题的形式组织材料。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工作原则
→学术品格
→道德操守
→理想志向
理解关键语句,探究作者意旨
作者意旨
1.作者为什么说“袁隆平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这是全文结束部分的一个总结性语段。前一分句是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对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其他科学家放在同一水平,这也是对这位杰出科学家的赞美。他所作出的贡献与其他最优秀的科学家的发现一样,堪称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正由他引导着,向贫穷与饥饿开战,并且必将取得辉煌的胜利。
作者意旨
这是文中用来引出袁隆平进行水稻研究背景的一个设问性语句。这句话引出了下一段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研究的背景。概括而言之,中国出现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成了历史赋予这位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使命;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灾荒给袁隆平留下了尤其刻骨铭心的印象,使他产生了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志向。另外,这句话还起到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要提出“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第一部分第3段)这样的疑问?
学习小结
了解相关常识

整体感知文本

理解关键语句,探究作者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