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芣苢 同步课件(共12张PPT)+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11芣苢 同步课件(共12张PPT)+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1 14:2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授课:古语老师
[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2006010301RB10211HRX


学习目标
了解相关常识。

整体感知文本。
理解本诗特点。
了解相关常识
《诗经》知多少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共收入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最初称“诗”,被汉儒封为儒家经典,故称《诗经》。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根据音乐和表现内容,《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和屈原《离骚》并称“风骚”,后泛指文学。“雅”是周朝王畿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正统乐歌歌词,即所谓正声雅乐,分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歌颂祖先的功业。《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指“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指“以此物比彼物”,兴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比”“兴”和“风”“雅”“颂”被合称为“《诗经》六艺”。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几乎都具备。
整体感知文本
整体感知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茂盛的样子
助词,无实意
取得,获得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芣苢》无论是从语言还是艺术手法来看,都堪称十五国风中的经典篇章。它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劳作的欢愉之情。“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顺理成章地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也由此映射当时社会的和谐稳定。《芣苢》叙述平凡的事物,以表达情感寄意的方式为主,通篇无一“乐”字,却无不让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悦气氛。
理解本诗特点
《诗经》的形式特点和表现手法
《诗经》作为配乐吟唱的诗歌,在句式上斑斓丰富、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夹杂二言八言不等。《芣苢》中尤为明显,通篇短促的四字句显得节奏感鲜明,易于传诵吟唱,是构成全文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由现实生活所触发的真情实感,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铺陈直叙的赋、以物喻物的比、触物兴词的兴,这些手法的娴熟运用在《诗经》各篇中俯拾即是,它们在诗歌创作中共同为作者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其中,少数诗篇全篇运用单一的手法,绝大多数诗歌往往同时兼具不同的艺术手法,多是交叉使用,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最佳表达效果,使各篇都独具匠心。
形式特点
句式:重章叠句是《芣苢》中尤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全篇共三章相叠
,在不同的诗章里又叠用相同的诗句,“采采”芣苢四字的反复叠用,占据了全篇的半壁江山。此种巧妙的复沓结构,使诗歌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易于流传,节奏轻盈舒缓,尽显音乐美感。
声韵:灵活运用了双声叠韵的手法,全诗总共变换了六个字,在声韵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特点。第一句中的“采”(cai)和第二句中的“有”(you)由于古代语音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具备双声和叠韵的特点,但其后出现的“掇”、“捋”、“袺”、“襭”,至今仍然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这使得其节奏舒卷徐缓,也在内容中形成了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循序渐进之效,在修辞所承载的意蕴表达及情感体验方面都耐人寻味。
用词: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摘芣苢的动作描绘得具体准确而生动,几个环节分置于三章之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咏,曼妙非常,无不体现出诗人敏锐细致的洞察力以及纯熟的语言驾驭能力。
表现手法
《芣苢》全篇以赋为主要手法,描写妇女采摘芣苢这一简单的事件,表现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品质。全篇没有出现一个表达主观情感色彩的词,但表现出的却是一种欢快的劳动节奏,氛围和谐。
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只有在太平盛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会出现和谐的集体劳作景象。因此,诗人对当时和谐的社会氛围的喜爱之情也不言自明。
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
学习小结
了解相关常识。

整体感知文本。

理解本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