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登高 同步课件(共10张PPT)+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3.16登高 同步课件(共10张PPT)+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1 16:4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登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授课:古语老师
[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2006010301RB10316HRX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走进文本。
知人论世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出生于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少年时期曾漫游各地,20岁作著名的《望岳》。后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迁居成都,筑草堂于斯。曾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又被称作“杜工部”。其作品真实再现了唐王朝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一生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有志报国,无路请缨,终贫病交加,客死他乡。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五十六岁的杜甫时在夔州。此前,他寓居于四川梓州,当时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为中原已定,便陡然萌发了“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念头,但未能实现。公元765年5月,他的老友严武辞世,他在蜀地便失去了生活等诸方面的依侍,遂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幸得当地都督柏茂林的照顾,便在此住上了三年。就在这三个年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难,也依然疾病缠身。这首《登高》正是在这种极度困苦的情况下所作。
走进文本
整体感知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勾勒出时间的无穷,烘托出生命的短暂,沉郁、苍凉;豁达、坦荡。
全诗围绕悲秋的中心而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一、三两句相承接,皆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皆写江景。在写景之中,又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五、七两句相承接,皆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皆写多病。因“悲秋”而“苦恨”,因“多病”而停杯,浑然一体。
→凄凉、辽远,笔法凝练。
→点明时间、空间、事件,抒发客居他乡的羁旅之思,
无以效力的家国之悲。
→将忧国忧民之情具体化,升华主题,收束全诗。
→“古今七律第一”
主题归纳
全诗以“悲”字为核心,诗人由悲积于心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整首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从中世人不仅能瞻仰到一位悲苦交织、穷困而不颓废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之形象,也足以读懂他那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
学习小结
知人论世。


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