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一)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因此许多人纷纷猜测: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②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未来,海藻可能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一道重要食物。海藻加工的食品能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此外,它品种丰富,单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③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计算过,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④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多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⑤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读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这样说的理由是( )。(多项选择)
A.海藻能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B.海藻的品种丰富
C.海藻的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2.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下列观点与短文相符的一项是( )
A.地球已经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B.大海可以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C.人类培育出的藻类新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豆。
D.海洋能提供给人类传统意义上的粮食。
4.第①自然段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海洋——21世纪的希望
①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②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③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④科学家发现,海洋是个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⑤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面临食物匮(kuì)乏的威胁。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
⑥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已经不是梦想。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⑦此外,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也都逐步由幻想变成现实。
⑧不过,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贡献。
1.第①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句话?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2.第①自然段的结构特点是( )。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3.判断下列句子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这句话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
(2)“望洋兴叹”在这里的意思是比喻人们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
(3)“科学家发现,海洋是个聚宝盆”说明海洋里蕴藏着无穷无尽、取之不竭的矿产资源。( )
(4)人类面临食物匮乏的原因主要是人口急剧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
4.人们将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是( )
A.人类要保护好海洋,海洋才会为人类作贡献。
B.海洋资源无穷无尽,人类要学会开发利用。
C.海洋乐于为人类作贡献,人类不会合理利用。
(三)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微①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微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
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
,
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1)从文中找出两个能分别概括玫瑰花和白玉簪花色彩特点的词语,再说说这两种花各自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绽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根据第⑩段划线句,从三个方面说说这栋楼“美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请你说说白玉簪花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第⑧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主要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B.本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白玉簪花外在的形态美和内在的气质美。
C.白玉簪花不但能够美化环境,具有供人观赏的价值,而且能够消除天气燥热,具有清爽怡人的价值。
D.“粗粗”、“长长”、“硕大”突出了白玉簪花的健美;“羞怯”含畜地表现了白玉簪花的柔美。
参考答案:
(一)、1.ABC 2.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3.B 4.不能去掉。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很多,删去“之一”则与实际不符。
(二)1.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2.B 3.(1)× (2)√ (3)× (4)√ 4.开发矿产资源、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浪和潮汐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建设海底城市。 5.A
(三)(1)玫瑰花:姹紫嫣红;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松软的花坛湿土中生长.
白玉簪花:洁白如雪(雪白白花花);在没有阳光,潮湿、阴凉、肮脏的环境中生长。
(2)①空间(楼前楼后开满鲜花)
②时间(白天晚上都有花开)
③色彩(色彩纷呈)
(3)①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不怨天尤人。②努力奋发向上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③外形美丽。
(4)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