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学习条理清晰地叙事。
2、品析文中心理描写语句,体会其作用。
3、领悟课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激励起战胜艰难险阻的决心。
教学难点:
品析文中心理描写语句,体会其作用。
教学重点:
1、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学习条理清晰地叙事。
2、品析文中心理描写语句,体会其作用。
3、领悟课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激励起战胜艰难险阻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过害怕的经历吗?请讲一讲。刚才同学们回忆了自己害怕的经历。在二战期间,有一位上尉飞行员也经历了一次令人害怕的情形。他接受了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德军本土执行侦查任务,他当时害怕极了,连上飞机的力气都没有了。但最终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能够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这位英雄是英顿?亨特。今天我们便跟随他的文字一起去体会那段经历吧。
二、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层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他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等。
三、文题解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意蕴深远,引人入胜。“走一步”是起点,“再走一步”是发展和深入。作者将“走一步,再走一步”作为文章的题目,富有意蕴,引发读者的思考。
四、生字、词
灼(zhuó):烧、烫。
恍惚(huǎnghū):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抽噎(yē):一吸一顿地哭泣。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含贬义)。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参差不齐:形容不一致,有差别。
五、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17):冒险。写“我”跟着小伙伴们爬悬崖,上下不得,内心无比恐惧。
第二部分(18-28):脱险。下“我”在父亲的鼓励下,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脱离了险境。
第三部分(29):感悟。写由小时候爬悬崖的经历感悟出的人生哲理,总结全文,揭示主旨。
六、问题探究
1、你是如何理解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生活哲理的?文中哪个句子是与题目相照应的?
蕴含的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与题目照应的句子:“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2、文中的父亲为什么不把“我”从悬崖岩石上抱下来,而是让“我”自己下来?
这就是这位父亲的高明之处。如果他上去救助,孩子就不能经受磨练,增长经验,获得信心,日后会变得更软弱无能,只有让他自己下来,才会让他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好每一步。
3、爸爸出现了,他会怎样帮助“我”脱险呢?
父亲先安慰"我",然后用手电筒照在石架上的岩石,然后指导"我"移动步子,“我”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来,终于脱险。
4、爸爸为什么让“我”先“迈一小步”?
因为迈出那一小步就有了自信,那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5、为什么爸爸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
把精神集中在眼前的每一小步上,减少“我”的恐惧感,提高了“我”成功的概率。
6、结尾处的“一小步”与脱险时的“一小步”有什么不同?
结尾处的“一小步”比喻生活中的小困难,把大困难分成小困难再克服。
脱险时的“一小步”指迈出的一小步。
七、写作特点
(一)以小见大,哲理深刻
本文所叙述的虽然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读来耐人寻味,就选材而言,无疑是“以小见大”的典范。像文中作者小时候遇到的困难,可能有许多人都遇到过,作者却对这件小事进行了深入思考:人们习惯目光长远,却常常忽视“走一步,再走一步”对困境中的人们所产生的巨大支撑力量。
(二)心理描写,真实细腻
1、找出攀爬悬崖过程中表示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的词。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用一个动词来表示。
爬
浑身发抖
满头大汗
心怦怦跳
蹲
心惊肉跳
哀求啜泣
天旋地转
伏
恐惧疲乏
全身麻木
不能动弹
这些语句刻画了小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被抛弃的委屈,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也许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失去信心)
2、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
最初:毫无信心
“我下不来,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萌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随后:信心大增
“再一次,我做到了”
最后:激动啜泣
“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3、在爬下悬崖时,小主人公哭了两次,这两次哭是一样吗?
一是害怕会摔死,大哭;二是爬下悬崖后激动抽噎。
“我”凭着自己的努力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我”在小悬崖时,曾有两次哭泣,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却复杂得多,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悦,有被抛在岩石上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还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终于凭着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这使“我”第一次清晰的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八、主题概括
本文记叙了“我”童年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感悟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为小困难,然后一个一个地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九、板书设计
起因:玩出花样,去爬悬崖(冒险)
记叙经历
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遇险)
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脱险)
表达感情
分解困难,赢得胜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8张PPT)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过害怕的经历吗?请讲一讲。刚才同学们回忆了自己害怕的经历。在二战期间,有一位上尉飞行员也经历了一次令人害怕的情形。他接受了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德军本土执行侦查任务,他当时害怕极了,连上飞机的力气都没有了。但最终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能够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这位英雄是英顿?亨特。今天我们便跟随他的文字一起去体会那段经历吧。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层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他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等。
文题解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意蕴深远,引人入胜。“走一步”是起点,“再走一步”是发展和深入。作者将“走一步,再走一步”作为文章的题目,富有意蕴,引发读者的思考。
生字、词
灼(zhuó):烧、烫。
恍惚(huǎnghū):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抽噎(yē):一吸一顿地哭泣。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含贬义)。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参差不齐:形容不一致,有差别。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17):冒险。写“我”跟着小伙伴们爬悬崖,上下不得,内心无比恐惧。
第二部分(18-28):脱险。下“我”在父亲的鼓励下,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脱离了险境。
第三部分(29):感悟。写由小时候爬悬崖的经历感悟出的人生哲理,总结全文,揭示主旨。
问题探究
1、你是如何理解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生活哲理的?文中哪个句子是与题目相照应的?
蕴含的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与题目照应的句子:“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问题探究
2、文中的父亲为什么不把“我”从悬崖岩石上抱下来,而是让“我”自己下来?
这就是这位父亲的高明之处。如果他上去救助,孩子就不能经受磨练,增长经验,获得信心,日后会变得更软弱无能,只有让他自己下来,才会让他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好每一步。
问题探究
3、爸爸出现了,他会怎样帮助“我”脱险呢?
4、爸爸为什么让“我”先“迈一小步”?
父亲先安慰"我",然后用手电筒照在石架上的岩石,然后指导"我"移动步子,“我”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来,终于脱险。
因为迈出那一小步就有了自信,那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问题探究
5、为什么爸爸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
6、结尾处的“一小步”与脱险时的“一小步”有什么不同?
把精神集中在眼前的每一小步上,减少“我”的恐惧感,提高了“我”成功的概率。
结尾处的“一小步”比喻生活中的小困难,把大困难分成小困难再克服。
脱险时的“一小步”指迈出的一小步。
写作特点
(一)以小见大,哲理深刻
本文所叙述的虽然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读来耐人寻味,就选材而言,无疑是“以小见大”的典范。像文中作者小时候遇到的困难,可能有许多人都遇到过,作者却对这件小事进行了深入思考:人们习惯目光长远,却常常忽视“走一步,再走一步”对困境中的人们所产生的巨大支撑力量。
写作特点
(二)心理描写,真实细腻
1、找出攀爬悬崖过程中表示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的词。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用一个动词来表示。
爬
浑身发抖
满头大汗
心怦怦跳
蹲
心惊肉跳
哀求啜泣
天旋地转
伏
恐惧疲乏
全身麻木
不能动弹
这些语句刻画了小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被抛弃的委屈,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也许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失去信心)
写作特点
2、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
最初:毫无信心
“我下不来,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萌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随后:信心大增
“再一次,我做到了”
最后:激动啜泣
“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写作特点
3、在爬下悬崖时,小主人公哭了两次,这两次哭是一样吗?
一是害怕会摔死,大哭;二是爬下悬崖后激动抽噎。
“我”凭着自己的努力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我”在小悬崖时,曾有两次哭泣,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却复杂得多,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悦,有被抛在岩石上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还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终于凭着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这使“我”第一次清晰的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主题概括
本文记叙了“我”童年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感悟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为小困难,然后一个一个地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板书设计
起因:玩出花样,去爬悬崖(冒险)
记叙经历
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遇险)
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脱险)
表达感情
分解困难,赢得胜利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