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22 10:5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1、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什么时候制定的?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我国在哪次会议上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把开启现化代建设的金钥匙,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又为现化代建设保驾护航,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下,从此,我国加速了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走上了新的征程。
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说出我国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知道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医疗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能力目标:以身边的事例,以小见大来分析一些问题,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就业制度与观念变化的必然性,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作用等。
3、情感目标: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认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高举伟大旗帜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新宪法:1982年五届人大通过新宪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法
2.制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形成
3.直接选举已成为中国基层选举的主要形式
1.如何区分“法制”和“法治”?
2.你能否举例说明民主与法制的含义和关系
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点击)
1.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
基本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进一步扩大企业权力,推动国企进入市场,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邯郸钢铁)
2.国家的就业制度和人民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
政府的就业指导方针:“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3.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
1978年—1984年,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1992年,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以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生机与活力为重点;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有企业改革
1、国有企业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政企不分,吃大锅饭
企业没自主权,
职工积极性不高
2、国有企业改革
1)单一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
2)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自主权
3)按劳分配
企业活力增强
职工积极性提高
(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1、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实行——“统包统配”
2、深化改革后——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
就业面临的困难
“本科生到处都是硕士生满街走
只有博士还能抖一抖”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改革前初步建立了一套社会保障制度
退休金
劳保医疗、公费医疗
由国家支付
由单位管理
2、改革后的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社会化支付
社会化管理
为什么要改革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们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新体制方面取了哪些成果?
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现在“养儿防老”这句话还有没有意义?
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和“养儿防老”有没有冲突?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中国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中国加入APEC(1991年)
2.中国国际地位日益重要
四、高举伟大旗帜
1.“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中首次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点击观看)
2.”邓小平理论”的评价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光辉旗帜。
把“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说明了什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把“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是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以法律的手段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说一说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股份制的改造。
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适应社会主义改革的需要,编制社会安全网,维护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利,保障公民的基本利益,以此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歌谣
根本大法新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
民主法制得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建。
劳动就业得保障,竞争保险并相存。
亚太经合求合作,小平理论永飘扬。
1、列举我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2、什么是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的确立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