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2 16:5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植树的牧羊人

·乔诺
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精读课文主体部分,品析牧羊人形象,感受人物精神。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的意义。
教学目标
戳(chuō)
慷慨(kāng
kǎi)
tān(坍)塌
水qú(渠)
帐篷(zhàng
peng)
干涸(hé)
重点字词
植树的牧羊人
阅读题目回答问题:
1、本文将要讲一个什么故事?
2、这个题目你会写什么呢?
1、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复述。
2、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标出表示顺序的词。
3、在这个故事里,变化的是什么?没变的又是什么呢?
初读课文

时间
高原情况
初遇牧羊人
1913年
再见牧羊人
1919年
最后一次相见
1945年
荒原
沃土
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
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充满了生气,又变得富饶了;干涸已久的地里冒出了泉水
初读课文
找出文中表示变化的语句,读一读,然后完成表格

时间
老人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1913年
再见牧羊人
1919年
最后一次相见
1945年
荒原
沃土
一个人住在房间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
八十七岁,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初读课文
所以牧羊人身上不变的是什么呢?
细读课文,以“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
再读课文
你觉得作者塑造这样一位牧羊人,究竟想表达什么主题?
从环保角度,牧羊人种植树木,改造荒原,表现出人类勇于承担责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从人的角度,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造了荒原,这是对人类毅力、勇气和担当精神的赞美。
探究主题
探究主题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
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种树的男人》绘本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课文原来的题目是《种植希望与幸福的人》。
这篇短篇小说原是1953年作者让·乔诺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的。
本文是虚构的小说
探究主题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自古以来人与环境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相信你有很多感悟,用两句话写写。
探究主题
探究主题
这个美丽的地方叫做塞罕坝。它出身高贵。
是皇家狩猎之地,是巩固满蒙关系的场所。
当时这地方叫“木兰围场”

探究主题
“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
“猎士五更行”、“千骑列云涯”的壮观场面
探究主题
过渡砍伐
日本侵略中国时大肆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
探究主题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从1962年到2017年,通过三代人共同努力,把“飞鸟无栖树”改造回了“山川秀美”
探究主题
探究主题
“55年前,我们369个人来到黄沙漫天、草木难生的塞罕坝的时候,平均年龄不到24岁。半个多世纪里,前仆后继的我们三代塞罕坝人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一心一意地种树,一心一意地把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我们为自己能亲手创造一个绿色奇迹而感到无比自豪!
——“地球卫士奖”获得者陈彦娴代表塞罕坝人发表了获奖感言
到现在,我会说文中的牧羊人、本课提到的塞罕坝人是一个好人,因为他(她)们慷慨无私,不图回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那么你认为他(她)们是好人么?
升华主题
你觉得我们还需要“植树的牧羊人”,需要“塞罕坝人”这些好人么?
提示:牧羊人的精神,人与自然。
升华主题
这篇短篇小说原是1953年作者让·乔诺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的。
那你见过这样的人吗?以此为话题写作。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