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22 12:1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
1.(07广东文基)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2007江苏历史)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哪两两次战争期间?
中英《天津条约》签字 外国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3.(2008宁夏)《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4.(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2009高考重庆文综)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①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②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③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④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10年江苏卷)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
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7.(37分)(2007宁夏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19分)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
二、各国应偿还中国兵费四百兆两。
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
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
五、将总署交还中国。
六、康有为回国治罪。
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
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
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
十、俄罗斯将大连湾交还中国。
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
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
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处理。
十四、各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
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
十六、日本亦照乾隆时例入贡。
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着,归朝廷治罪。
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
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
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需拆毁。
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
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
二十三、洋人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兵官,方准入口。
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
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问题:(25分)
(1) “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4分)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6分)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15分)
参考答案
⑴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⑵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⑶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
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认识。第(1)问考查鸦片战争前封建统治者闭目塞听、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虚骄自大的心态。第(2)问考查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任人宰割的屈辱外交史。第(3)问为开放性试题,或立或破,言之成理即可。
(1)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组织:列举;部分列举,部分有简单组织;语句连贯通顺;回答形成结构和层次。史实:包括近代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能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反思性的回答。
9、(1)答案1:第八条-《马关条约》;第十九条-《天津条约》。(4分)
(2)正义的要求(3分)收回国家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 保守的观念(3分) 答案1:能准确地对相关材料进行提炼。(3分)恢复朝贡体系;实行闭关锁国 答案2:能进行简单概括(2分)。各国与中国的外交恢复到乾隆时期。答案3:基本照抄“合约”内容(1分)日本照乾隆时期入贡。
(3)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15分)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事实进行论述。(13--15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抽象视角,如“合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合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的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出“合约”中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合约”中反映爱国精神与盲目排外的要求;“合约”中抵御外来侵略的要求与传统天朝观念(华夷观念)的要求;“合约”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要求与工业社会的要求。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3--7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合约”反映了作者的排外心理(反帝、抗争、反对基督教文化);“合约”和与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合约”反映了作者的保守心理。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