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22 12:1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
1.(07广东理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A.五四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2.(2007广东卷)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
A.清朝皇室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
D.军阀、官僚、政客
3.(2008广东单科)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资料
4.(2008年广东理基)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5.(2008上海历史,A组)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6.(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D.一二·九运动
7.(2009天津文综历史)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8.(2009海南历史卷)表1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员构成表
地区 党员人数 学生 工人 农人
绥远 3200 8% 3% 80%
湖北 1877 63.1% 2.3% 8.9%
广东 15000 21.2% 20.1% 39.1%
表l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9.(2009高考江苏单科)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10.(2009北京文综高考)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A.《辛丑条约》
B.《凡尔赛条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11、(10年安徽卷)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2、(10年全国卷2)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13.(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4题)①90年前的 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0题)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15.(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7题)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16.(2009山东文综)(35分)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一:图11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们抗争示意图。
(1)据图1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怎么样的变化趋势。(4分)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3分)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理做出了哪些新贡献?(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A。
2.解析:D。此题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理论分析能力,通过新材料,设计新情景,考查考生对本土广东人物、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的认识转变。1919年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对孙中山触动很大,他开始了一生中的伟大转变,决定不再依靠一派军阀打另一派军阀,以及反对旧官僚、旧政客,认识到国民党需要补充新鲜血液,需要改组,才能有新的出路。通过这些知识,从而推断他演讲中的“地底陈土”指的是D.军阀、官僚、政客。
3.解析:D。按照阶级分析法,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之后中国革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来领导,故选D符合题意。
4.解析:D。中共二大在充分分析和认识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5.解析:C。因为中共一大是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因此最接近当时、当地的原始材料才是最有力的证据。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6.解析:B。从材料中的“青岛归来”、“国贼罢黜”、“学生复课”、“商店开门”等信息可推断出此对联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因为本题选项中其他运动与青岛没有关系,而五四运动最终中国拒绝和约签字,罢免了曹汝林、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之后三罢斗争(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才结束。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7.解析:C。从题干中的“1919年5月5日”、“北京学界”“游街”等信息可判断该报道讲的是北京学生发动的五四爱国运动;排除A、B两项;D项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青岛问题之力争”说明了“争国权”;焚烧曹宅、殴章宗祥说明了运动要“除国贼”,故C项符合题意。
8.解析:C。从表格中不难看出,当时的中国国民党在人员组成上吸收了学生和工农力量,成为各革命阶级的革命联盟。
9.解析:C。此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包括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以及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表述错误。
10.解析:B。抓住时间限制语“一战后”可以排除ACD选项。凡尔赛条约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中国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11.B.从图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从广州出发,进军武昌,南京,上海,可以判定为北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
12.解析:D。注意时间是1925年,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以“时间”作为基点的选择题类型。1925 年 1 月 11 日至 22 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历史功绩在于:一是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二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中国革 命需要“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 三是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次大会党已经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宣传了自己的思想主张;1925年5月的五卅运动,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多次开会研究对策。蔡和森提出:应当把工人的经济斗争转变到民族斗争。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以不可遏止的浩大声势迅速席卷全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也得到很大发展。这年年初党召开四大时还只有党员 994 人,同年 10 月即增加到三千人,年底更达到一万人。说明共产党快速发展是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所产生的作用。
13、答案 B
14、答案 A
15、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