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阿房宫赋》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阿房宫赋》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1 15:26:42

文档简介

课题 阿房宫赋 学 科 语文 学 年 高二 课堂探究 三个方面来描写: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文章前面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在第2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荧荧”是比喻句的喻体,“开妆镜也”是本体。以璀灿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与上一句的表达方式相仿。第三句说丢弃脂水竟使渭流涨腻,用的是夸张手法,极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写焚烧椒兰竟至烟斜雾横也是夸张,效用同第三句一样。
课型 新课 课时
主备人
组长审核







学年审核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深度的写作特色。
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难点 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教 学 流 程 典例剖析 1.下列加粗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取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夺取。A统一/一旦 B喜爱/吝惜 D家族/灭族)
基 础



理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著有《樊川文集》。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蜀山兀( )? 水涡( )??? 不霁( )何虹???? 妃嫔媵( )嫱???
矗( )立??? 辇( )车? 雷霆乍( )惊??? 鼎铛( )玉石
逦迤( )( )??? 锱铢( )?? 架梁之椽( )? 直栏横槛( )???
参差( )? 仓庾( )??? 金块珠砾( )???? 盘盘囷囷( )


训练
检测
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
5. 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
课 堂

究 1. 通读全文,文章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可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2. 文章开头几个字的用意是什么?
点明阿房宫出现的时代背景。因为下文中的妃嫔、珍宝均来自六国,秦始皇的的纷奢骄横,也是因为他灭了六国之后,自以为功高千古,随心所欲造成的,所以这点明时代背景的12个字,是这篇赋的总纲。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学生
自我
反思
导学案 日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