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三中2011年春季初一年期末考试
历 史 试 卷(一)
考试形式:选择题、辨析题闭卷;材料解析题、问答题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泉州市中山路的水门巷至今还有市舶司的水关遗址,见证着东方古港昔日“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辉煌,你知道宋元时期的泉州因什么而名满天下吗?( )
A.农业 B.印刷业
C.海外贸易 D.冶金业
2.宋代中国人口第一次突破一亿,重要原因之一是进口了占城稻,占城稻产于( )
A.美洲 B.菲律宾 C.朝鲜 D.越南
3.下列对“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B.江南的手工业繁荣
C.全国经济重心移到长江流域 D.江南农业发展超过北方
4.马可·波罗是否真的来过中国?至今依然是世界未解之谜。支持派在《马可·波罗行纪》找到的一个重要证据——纸币。当时只有中国使用,只有来到中国才可能知道。你知道纸币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
A.四川地区 B.福建 C.广东 D.上海
5.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史书是( )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后汉书》
6.图1中历史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
A.统一蒙古 B.统一中国
C.建立元朝 D.建立清朝
7.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 朝
8.泉州的晋江等有回族聚居的村庄,他们应该是( )
A.晋江土生土长的民族 B.从宁夏迁移过来
C.信仰伊斯兰教的汉族人 D.波斯人、阿拉伯人与中国人融合发展而成
9.街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下列对泉州市区聚宝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巷名的由来与当地的冶铁业有关 B.是宋元时期中外商人集市贸易地方
C.宋元时期,这里汇集中外的奇珍异宝 D.见证宋元泉州对外贸易兴盛的历史
10.“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中的“我朝”是(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1.“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文中的“余”指的是( )
A.施琅 B.郑成功 C.郑和 D.俞大猷
12.17世纪末,“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葛尔丹
13.你若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在医药学上的主要成就,应查阅(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资治通鉴》 D.《本草纲目》
14.在抗倭斗争中作出贡献的泉州籍人物是( )
A.戚继光 B.俞大猷 C.郑成功 D.施琅
15.将“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作为同一个学习主题,则这一主题应是( )
A.弘扬佛法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 D.开放南洋
16.明朝官员钱宰在家中诗云“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饮熟时”,第二天明太祖就对他说:“何不把‘嫌’字改为‘忧’字,因为我并没有嫌你迟到。”这一事实反映了明朝哪一项措施?( )
A.废丞相 B.设置锦衣卫
C.八股取士 D.削藩措施
17.我国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
A.台湾 B.东北 C.西藏 D.新疆
18.明清时期,宰相制度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专制集权的加强 B.文化专制的加强
C.近代化因素的萌发 D.商业革命的出现
19.下列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20.图2人物由“金瓶掣签”确定,经中央政府批准,于1995年12月8日正式继位为第十一世班禅。这种确定班禅合法继承人的制度始于( )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新中国成立后
二.辨析题(共18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说明理由)
21.北宋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宋钱流通国外,朝鲜和日本更是停止本国通货,改用宋钱。宋代设立军机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错误: 。
理由: 。
。
22.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毕昇发明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错误: 。
理由: 。
。
23.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清朝政府在西藏设立伊犁将军,与西藏地方宗教领袖共同管理西藏。
错误: 。
理由: 。
。
提示:请将选择题、辨析题的答案写在考试卷(二)的相应位置中
泉州三中2011年春季初一年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辨析题(共18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说明理由,理由没有表述完整的,扣一半分数)
21.
错误: 。
理由: 。
。
22.
错误: 。
理由: 。
。
23.
错误: 。
理由: 。
。
三.材料解析题(共2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宋朝,封建国家对外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使泉州港的海上贸易得以迅速发展。而泉州港这一天然的良港,使海上贸易的发展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
材料一从哪几方面的条件分析了泉州港海上贸易的成功原因?(4分)
材料二 图3是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材料二图3反映的内容为泉州港的繁荣提供了什么条件?(2分)
材料三 泉州海外交通贸易衰弱简表
时间 主要原因
元 末 泉州陷入战乱
明朝中后期 倭寇扰乱严重,殖民者东来
清 朝 晋江日渐堵塞
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三从哪几方面分析了泉州港衰弱的原因?(3分)
(4)为重振古港雄风,我们应从材料三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答出2点即可)(4分)
25.(9分)
材料一 大多数年份都有贸易顺差,许多外商都要以本国银洋来支付贸易差额……乾隆四十六年至五十五年的十年间,中国输往英国的商品,仅茶叶一项即达96267832银元,英国输往中国的商品总共才6871592银元。据统计,18世纪整整百年,英国因购买中国商品而输往中国的银元达2亿多……
——《国史概要》
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朝时期中外贸易的特点是什么?(3分)
材料二 传统的内陆文明与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而保守有余,处处以防范为主……马克思当时在英国发表的时评说,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后来的事态发展,充分证实了这一论断。
清朝在对外贸易方面实行什么政策?(2分)根据材料二回答,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2分)
马克思预言:“闭关自守的中国”将“立即腐烂”。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这是为什么?(2分)
四.综合题(20分)
26.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1)我们经常所说的“万里长城”最初指的是哪一朝代的长城?(2分)它主要是为了防御哪一民族而修建?(2分)
(2)一代名将戚继光镇守北边时对修建长城作出重要贡献,你知道他守边主要防御的是哪一民族吗?(2分),他和他的“戚家军”名满天下,你知道他们最初的对手是谁吗?(2分)
1691年,工部凑请修古北口一带倾坏的边墙。康熙帝说:“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持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也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
(3)根据上文,说明康熙帝不修长城的理由(2分),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什么?(2分)
“倒塌的是建筑,挺立的是精神;
倒下的是断壁,屹立的是长城”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不屈的中国人感到了世界。
(4)“屹立的是长城”指的是什么?(2分)
27.评说郑和:
郑和西下,秋毫无犯。没有侵占一寸土地,没有抢掠一份财富。而且直接带动了南洋经济的发展,代表着人类社会进步的正确方向;哥伦布之强盗,泱泱中华,羞与为伍!
然而,惊人的壮举不仅没能给本国人民带来任何实惠,相反,巨大的花销无疑加重百姓的负担。随着明朝国力衰退,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以上评说,采用了哪些评价的标准?(4分)评价的方法是什么?(2分)
图1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