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的色彩与情感课堂实录
赏色彩之美,品诗歌之情
——古代诗歌中的色彩与情感
【设计思路】
《新课标》强调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注意考查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程度、思维特征,以及沟通合作、解决问题、批判创新等能力,记录学生真实、完整的任务群学习过程”。本堂课尝试开展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开展的专题化古典诗词课堂教学,通过微课先学,借助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建构稳固的教学支架,引领学生建立大的学习概念,使知识结构化。同时,引导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改变学习理念,深化思维的同时建立推理路径和思维模型。
【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理解古代诗词作品中涉及的生活、文化现象和观念,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能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语言含蓄之美;能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能对具体作品作出合理评论。
2.采用任务驱动和翻转式教学相结合的模式,通过预学微课,设置任务,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究思维能力,尝试建构较为稳定的学习思维网络。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对古典诗歌有一定积累,但主动探究能力和思维模型的建构还比较薄弱。因此课堂上教师需要建构教学支架按照一定步骤对学生开展引导,促进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完成积累语文知识、拓展思维发展、发展审美品位和完善自我人格等多元学习目标。
【课堂实录】
一、微课先学
1.学生课前自学微课《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古典诗歌中的色彩美》。
2. 结合微课学习色彩知识和古典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对下列诗句进行分类,并在表格中写上理由,要求结合原诗。(独立完成后,学习小组合作归纳)
①“桃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其五) 》
②“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杜甫《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⑦“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⑧“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二、课堂活动
师:所谓“诗以言志,歌以咏怀”,诗人写诗大多为了表情达意,而在诗歌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代表颜色的词语,诗歌中存在的颜色和诗人要表达的情感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联?我们又该遵循怎样的规律展开学习?这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一)联系旧知,开拓思维
展示包含“白、绿、红”颜色的诗句:
1.“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武》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储光羲《钓鱼湾》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3.“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杜牧《南陵道中/寄远》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浓愁。”??????????????????????刘禹锡《竹枝词》
师:请同学们以展示诗句为例,简单概括古代诗歌中“白、绿、红”三种色彩意象的一般象征意义。请同学们回答的时候先读诗句,再说色彩的象征意义和理由。
生1:“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我觉得这里的白色代表一种自由。
师:联想得不错,能说说联想的过程吗?
生1:就是一种感觉。
师:生活中的白色有什么特点?它会引起人们的什么感受?诗句中的白色是由谁展开的联想?白色的两个意象又有什么特点?
生2:生活中的白色是一种特别干净的颜色,代表纯洁和美。这两句诗都是写隐者的田园生活,白云和白鹭都代表自由吧。
师:说得不错,代表隐者对自由的向往,也象征一种淡泊和宁静的意境。绿色呢?
生3:“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里的绿色和春天有关,象征一种勃勃的生机。
师:分析得非常准确。红色呢?
生4:红色的三句诗好像都不一样。“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第一句“花开红树”感觉写美景。“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浓愁。”最后一句“花红易衰”写落花,诗人说“似浓愁”整句诗写“愁”。“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第二句“红袖”应该指女子。
师:对,红色第一句“花开红树乱莺啼”写春天的美景,代表一种热情、温暖美好的情感。第二句“谁家红袖凭江楼? ”有个词叫“红袖添香”,“红袖”代表美好的女子。最后一句写愁,愁什么?“花红易衰似郎意”,“花红”代表一种容易流逝的爱情。大家有没有发现相同颜色在不同诗句中有时具有同样的象征意义,代表相似的情感;有时又会有不一样的象征意义,代表可能完全不同的情感。这种色彩与情感之间的转换究竟是怎样完成的?我们又可以借助什么样的方法加以掌握呢?下面我们来讨论课前完成的表格。
(二)互动学习,课堂探究
展示各小组完成的表格,并由小组成员解释分类的依据,要求结合原诗。
……
生5:我们小组是按照微课中色彩知识进行分类。①⑨⑩一组,都是暖色系。①“桃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作者通过写不同明度的红色来表明自己对桃花的喜爱之情,他的心情应该也像桃花一样喜悦热烈。⑨“人面桃花相映红”是说人面和桃花一样的美丽、浓艳,是写作者看到美女的兴奋之情。(众人笑)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比春天的花都要红,说明作者对“霜叶”的喜爱,内心是火热的。②④⑥一组,都是写绿色,是冷色系,情感比前面写红色要宁静一些。②“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我觉得都是写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然后是③⑤⑦⑧?分一组,都是用到对比色。③⑤⑦是红绿对比,色彩比较浓艳。⑧?是黑白对比,感觉冷一些。最后??一组,诗歌中都有三种颜色,看起来比较热闹,应该都是表达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师:这个小组看来微课学习挺认真的,分类逻辑也很清晰,成果非常好。刚才发言同学说⑨“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写作者看到美女的兴奋之情,(众人笑),去年是兴奋喜悦的,那今年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还是那个“桃花”,人已没有了踪迹,表达了什么心情?
学生(齐):物是人非。
师:对,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惆怅。刚才的发言前面讲红色和绿色冷暖色系部分分析非常详细具体,后面的内容稍微有点少,希望接下来小组的发言能够有所补充。
生6:我们小组是按照具体情感和写作对象来进行分类的。①⑤⑥⑩分成一组,都是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①“桃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是写作者对桃花的喜爱之情。?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写作者对西湖六月景色的喜爱之情。?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诗人对柳树的喜爱之情。?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写诗人对枫林的喜爱之情。②④?分一组,都是写乡村景物,表达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③⑧⑨感觉都有点伤感,可以分一组。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用比喻写青春流逝的伤感。⑧“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黑白两种颜色对比写暴雨来临前的压抑。?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是物是人非的伤感。⑦??和前面的都不一样,分成一组⑦“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是写美酒和小火炉,感觉很舒适,是表现生活中的小情调。?“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黑白对比写战争的豪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黄绿白颜色丰富,显得热烈、积极,微课里说是轻松愉悦的新型,但是后两句写雪,又给人一种冷冷的感觉,好像有点矛盾。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对诗歌的分析挺细致的,尤其是最后这首杜甫的《绝句》,能够关注到色彩前后的变化,非常好。我们联系一下背景,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后第二年,杜甫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情不自禁地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前两句写出了春天的明媚景象,鸣叫的黄鹂,翠柳,上青天的白鹭,好一派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春天景象。然而远山的千秋雪,停泊的万里船,希望中又含有一种失望和迷惘。对于他们刚才的发言,同学们有补充吗?
生7:我觉得他刚才说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到比喻手法是不对的,我查过资料说这里是借代手法。
师:比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间具有相似点,用甲事物来说明乙事物。叶子和绿色之间,花和红色之间能称为相似吗?叶子是绿色的,花是红色的,特征代本体,局部代整体。这种修辞手法叫什么?
生(齐):借代。
师:对,我们要准确区分比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夜风雨过后,海棠花花少叶多,“绿”和“红”用到了借代手法,指绿叶和红花。不过从整首词而言,词人在这里以花喻人,表达了伤春惜时之情。刚才发言的同学根据情感和写作对象来进行分类,感觉区分的清晰度没有第一组高,是否因为诗人的情感和写作对象之间的关系往往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没有那么绝对。我们再听听其他小组的看法。
生8:我们小组是按照微课中的色彩知识来分的,①②④⑥⑨⑩都是通过同一种颜色的明度变化来表达情感,比如①“桃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深红”“浅红”都是红色,但是明度不一样。③⑤⑦⑧?都是用互补色表达情感,比如⑦“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通过红绿互补形成一种色彩鲜明,温暖的情调。⑧“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通过黑白互补,写雨下得大,有一种冰冷的感觉。最后一组??混合了多种颜色看起来更丰富一些。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能用到微课中“明度”这个概念,说明课听得真不错。我们读诗能够留意到诗歌中最细微的变化,才能体会到更多审美的享受。比如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和?“绿”?都是一种颜色,但是“碧”多了一点绿色的透亮感。同学们的眼前有没有出现一幅画面:早春的阳光透过柳叶留下了斑驳的光影,嫩叶色浅如玉,其他像绿色的绸带……想想都让人喜爱。我给你们的分类加个词吧,“渲染”,“同色系渲染”“对比色渲染”“多色渲染”,这样是不是可以更准确一些?除了以上三个小组合作后的分类的方式,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9:我觉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也可以来分。不过这里用到的手法好像不多,不好分。
师:这也是一个角度,从表现手法来分,可以考虑抒情方式,①⑩是直接抒情,“不爱深红爱浅红”“停车坐爱枫林晚”,诗句里直接说出“爱”这种情感。也可以考虑修辞手法比如对偶、借代、比喻等等。
(三)理性归纳,思维提升
师:王国维说过:“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诗歌中的色彩意象上附着的就是诗人的情感。想要更好地学会分析诗歌意象代表的情感,我们需要了解诗歌色彩与情感之间究竟是怎样完成传递的。现在请大家看一张“诗歌色彩与情感传递流程图”,请同学们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对应的序号填到流程图的中。
(学生根据理解填好表格,相互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
……
师:“生活中的色彩”通过诗人的“生活体验”“人生感悟”和“对色彩的感受”,形成诗人独有的“色彩的美感”,这种“色彩的美感”再通过诗人运用“诗歌中的色彩词汇”传递给读者,读者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人生感悟”和“阅读体验”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色彩也就具有了“象征意义”。我们平时在读诗的时候,如果遇到色彩意象,一定要注意:第一,这种颜色或意象的自然属性,也就是它在生活中带给人的情感体验;其次,是它的艺术形象,也就是经过诗人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在诗歌中具有的普遍意义的情感特征;第三,还需要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当时的情感背景,再结合全诗,就能更准确地理解诗歌中的色彩意象。
三、巩固与拓展
课后作业:尝试分析以下诗句中重要色彩意象所表达感情,你有没有发现什么新的规律??
1.红杏
①“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②“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 ??
2.红叶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④“西宫墙南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白居易《长恨歌》)??????
3.落红
⑤“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
⑦“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4.黄花
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⑨?“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
⑩“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吴激《诉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