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学案 笔算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学案 笔算乘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10-22 13:3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页及50、51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经历探索、检验,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迁移类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其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并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归纳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师: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美丽的图片。
出示黄河入海口风景图片。
师: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生:黄河入海口
师:我们东营的黄河入海口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长春的李阿姨国庆节也千里迢迢地来咱们黄河入海口玩了,她从长春乘火车来东营用了12个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出示PPT)
师:同学们,从这段话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李阿姨从长春到东营要12个小时
生: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
师: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从长春到东营有多少千米?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谁来说一说怎么列示?
生:145×12(师板书算式)
师:为什么用乘法来计算呢?
引导学生说出:求12个14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课件展示12个145)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师:你能先来估一估从长春到东营大约有多少千米吗?
生1:把145看做150,把12看做10,150×10=1500
生2:把145看做150,150×12=1800
同学们想一想把145看做150所得到的结果比准确值大还是小?为什么?
生3:把12看做10,145×10=1450
把12看做10得到的结果比准确值大还是小?为什么?
由此可见,我们的准确值应该再1450和1800之间。
2.师: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知道145×12的准确值到底是多少?(竖式计算)
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
师巡视指导,并且让完成的学生同位互相交流。
展示一名正确的做法。
师:你能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吗?
学生自己讲。
师:有问题要问这个同学吗?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先用个位上得2去和145相乘,乘完后再用十位上的1和145去乘,得到的是145个十,所以得到的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的乘积相加。
师:我们来看1740是不是在1450和1800之间啊?那这个结果到底是否正确?我们还可以用这个学期学过的计算器来进行验算。
找名学生到投影前演示验算过程。
师:通过验算,我们知道准确地结果就是1740,说明刚才那两个同学的估算很接近准确值。
3、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共用了三种方法:估算,笔算,用计算器验算,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笔算。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4、师:下面赵老师就跟大家一起把这个题目的笔算过程写出来。
板书: 145
× 12
290 ……145 ×2 (先写算式再写结果)
145 ……145×10 (1450也就是145个十,为了
1740 ……两次乘积相加 简便,个位的0不写,
点名学生说计算方法,然后同桌互相说。 所以5要对着十位来写)
5、出示152×22,师: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点名学生汇报方法。
师:通过解决从长春到东营有多远的问题,我们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你觉得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点名学生回答。
师总结:第一步,先算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乘第一个因数。
第二步,再算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乘第一个因数。
第三步,最后把两次乘积相加。
师:有没有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生:个位上的数去乘时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上的数去乘时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师:刚才同学们都说的很好,看一看下面这两个同学做的对吗?
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
4、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四、谈谈收获,小结归纳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吗?
生: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师:三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计算?
点两名学生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