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云南省昆明师专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 | |
格式 | docx | ||
文件大小 | 190.3K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20-11-11 16:01:25 |
11. 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A(g)+nB(g) p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图3中,表示反应速率v正>v逆的是点3
A.由图1可知,T1
D.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12. 下图所示为800 ℃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A(g) 2B(g)+C(g)
B.开始时,正逆反应同时开始
C.前2 min A的分解速率为0.1mol·L-1·min-1
D. 2 min时,A、B、C的浓度之比为2∶3∶1
13. 可逆反应2NO2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情况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③NO2、NO、O2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②④⑤
14. 某温度下,在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Z(g)+W(s)ΔH > 0,一段时间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通入一定量氦气,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也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8分)
15.(5分)已知2 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2 kJ热量,反应方程式是
2H2(g)+O2(g)==2H2O(l)
(l)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生成物能量总和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物能量总和。
②若2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或“=”)572 kJ。
③与化石燃料相比,利用氢能源有很多优点,请说出其中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S2焙烧产生的SO2可用于制硫酸。已知25 ℃、101 kPa时:
2SO2(g)+O2(g)2SO3(g) ΔH1=-197 kJ·mol-1;
H2O(g)===H2O(l) ΔH2=-44 kJ·mol-1;
2SO2(g)+O2(g)+2H2O(g)===2H2SO4(l)ΔH3=-545 kJ·mol-1
则SO3(g)与H2O(l)反应生成H2SO4(l)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6分)为了合理利用化学能,确保安全生产,化工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化学反应的焓变,并采取相应措施。化学反应的焓变通常用实验进行测定,也可进行理论推算。
(1)实验测得,5 g甲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113.5 kJ的热量,试写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由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叫键能。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拆开化学键需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又会释放能量。已知反应N2(g)+3H2(g)??2NH3(g) ΔH=a kJ·mol-1。
化学键
H—H
N—H
N≡N
键能(kJ·mol-1)
436
391
945
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估算a的数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盖斯定律可以对某些难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焓变进行推算。
已知:
C(石墨,s)+O2(g)===CO2(g) ΔH1=-393.5 kJ·mol-1①
2H2(g)+O2(g)===2H2O(l) ΔH2=-571.6 kJ·mol-1②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3=-2 599 kJ·mol-1③
根据盖斯定律,计算298 K时由C(石墨,s)和H2(g)生成 1 mol C2H2(g)反应的焓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6分)I、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
(2)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 ;
(3)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 ;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III)在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甲)2X(g) Y(g)+Z(s)
(乙)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反应容器中生成物的百分含量
③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相等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其中能表明(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是 ___;
能表明(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是 ____。
18.(9分) 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2222553340(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 ___。
(2)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论上稀的强酸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写出表示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 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9.(14分)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SO2、O2、SO3三种气态物质建立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对反应
2SO2(g)+O2(g) 3(g),ΔH<0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1)加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平衡________移动。
(2)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3)增大反应容器体积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4)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5)图1是反应CO(g)+2H2(g) CH3OH(g)在不同温度下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该反应的焓变ΔH________(填“>”、“<”或“=”)0。
②T1和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K1________(填“>”、“<”或“=”)K2。在T1温度下,往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经测得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CO转化率的是___ _____(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20.(8分 )在一个容积为500m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H2和4molCO。在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强下,发生如下反应:2H2(g)+CO(g)CH3OH(g),经过5分钟后达到平衡状态。若此时测得CH3OH蒸气的浓度为2mol/L,求:
(1)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速率;
(2)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
(3)该温度下的K
昆明师专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选修4参考答案
第I卷 选择题(每题3分,共 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D
B
C
B
A
D
C
A
A
C
B
A
D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8 分)
15.(5分)(1)小于;<;热值高;清洁,无污染。(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2)SO3(g)+H2O(l)===H2SO4(l) ΔH=-152 kJ·mol-1;
16.(6分) (1)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2.8 kJ·mol-1 (2)-93 (3)ΔH=+226.7 kJ·mol-1
17.(16分)I(1)0.079mol/(L·s) (2)0.395mol/L (3)79%
(4)X(g)+Y(g)2Z(g)
II、(1)K=[c(CO)·c(H2O)]/[c(CO2)·c(H2)](2)吸热
III、①②③④⑤⑥ ①②③⑤
18.(9分) (1)环形玻璃搅拌棒
(2)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3)HCl(aq)+NaOH(aq)=NaCl(aq)+H2O(l) ΔH=-57.3kJ/mol或H+(aq)+OH—(aq)=H2O(l) ΔH=-57.3kJ/mol
(4)偏小
(5)不相等;相等;中和热是酸碱中和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与反应物实际用量无关
(6)偏小
19.(14分) (1)C 不 (2)A 逆反应 (3)D 逆反应 (4)B 正反应
(5)①< ②> 12 ③b
20.(8分) 0.8;25%,0.0013或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