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1 17:1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1.
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这一时期蜀、吴两国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2.
知道西晋的短暂统一以及少数民族内迁所带来的危局。
3.
认识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和全国统一上的努力。
4.
理解南北对峙下江南的开发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民族交融,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导入
中国历史家认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兴起,当中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创建了一个新的政治规模,为后来隋唐所取法,将来中国全盛时期之再临,即奠基于此。
——钱穆《国史大纲》
学习目标一:
三国鼎立促发展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进入三国时期。
曹丕220年
刘备221年
孙权222年
曹魏:重视农业,安定流民,开垦荒田,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赋税负担,促进社会安定。
蜀汉:内修政理,发展经济,和戎抚夷,平定南中叛乱,“纲纪初定、夷汉粗安”。
孙吴:征山越、蛮族和夷族,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与夷洲交通。
西晋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西晋统一。
学习目标二:短暂统一现危局
强化对少数民族控制,补充内地劳动力和加强军事实力
天气有渐趋寒冷的趋势
五胡内迁
八王之乱
严重的自然灾害
大饥馑、大瘟疫
大流徙
残酷的民族压迫
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
小试牛刀
如图所示现象
A.开始于西晋时期
B.引发了北方战乱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导致了南北并立
苻坚八岁时“请师就家学”,深受儒家思想浸润,执政后“坚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已下子孙并遣受业。……同时苻坚“每月一临太学,诸生竞劝焉”。
——袁宝龙:《魏晋民族史观语境下的苻坚民族思想》
前秦军南下势如破竹,主力部队攻陷了安徽寿阳,表现出一举灭掉东晋的气势。然而,其先锋部队在淝水之战中遭受了始料未及的大败,由华北五胡各族合并混编而成的前秦军,马上失去了控制,陷入一片混乱。
——[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学习目标三:割据混战酿新机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宋书》
学习目标四:南北对峙谱新曲
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贮水、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地开发,终始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
——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灌钢法
东晋越窑青瓷船
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共同开发南方的过程。
——白翠琴《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的迁徙与融合》
农业、手工业产品的剩余与交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并直接影响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建康、江陵、成都、广州为中心的四大城市群经济区的兴起,不仅改变了南方原来落后的经济面貌,促成了南北抗衡的政治局面,而且大大影响了南方政治。自此以后,南方经济基本走上了持续平稳的发展轨道。
——傅兆君《六朝城市经济的特点及其在新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
小试牛刀
东晋南朝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而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这说明(  )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
C.北方经济发展落后南方
D.南北方民族交融逐步加深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迁都洛阳
材料一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魏书》
材料二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为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三
鲜卑的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一同”汉姓的卢、崔、郑、王“四姓”,彼此联姻,将胡汉贵族集结为一个统治整体。
——李春玲:《简论鲜卑汉化与北朝兴衰》
说汉话、用汉姓、与汉族通婚
小试牛刀
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
A.经济重心南移???
?B.农业生产恢复?????
C.社会分工扩大??
??D.民族交融加强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不仅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也给汉族的社会经济注入新鲜血液。各族人民为恢复中原地区的生产经济和开发江南地区,共同作出了贡献,同时,民族交融使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有了加强,使统治者赖以割据的重要依据也逐渐消失。因而,为统一的王朝再创提供了必要条件。
——白翠琴《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的迁徙与交融》
大分裂
大动乱
大迁徙
江南开发
民族融合
重新统一


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朝代更迭
二、开发江南
原因:
影响: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容:迁都洛阳;改汉姓;易汉服;说汉语;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
影响: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民族交融
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
长期以来基本处于和平环境;
北方大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