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1 17:2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1.
了解隋朝的兴亡,体会“存百姓”的思想。
2.
知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出现,掌握唐朝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
了解从安史之乱到黄巢起义再到五代十国的历史脉络,关注这一阶段的区域开发。
学习目标
导入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学习目标一:隋朝兴亡
营建洛阳
广建粮仓
学习目标一:隋朝兴亡
581年,
建立隋朝
定都长安
589年,
统一南北
结束分裂
618年,
长安称帝
建立唐朝
577年,
攻灭北齐
统一北方
学习目标一:隋朝兴亡
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
——骈宇骞、骈华译《贞观政要卷八》
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加强北部边防
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D.巩固隋朝的统治
小试牛刀
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
武周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弘贞观
玄宗李隆基
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骈宇骞、骈华译《贞观政要卷一》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
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直辕犁
曲辕犁
三处重要改进:
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节省畜力;
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
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
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学习目标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唐)王建《汴路即事》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识图:找出唐朝前期边疆的主要少数民族。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民族
与唐朝关系
政策
表现
突厥
战争
设置机构
回纥
归附
册封
吐蕃
和亲
会盟
靺鞨族
册封
贞观初年唐朝大败东突厥,东突厥灭亡。
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回纥南移,归附唐朝,后改名为回鹘,是维吾尔先民主体
7世纪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9世纪中期唐与吐蕃会盟
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归纳:唐朝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及特点
特点
(1)政策开明。
(2)措施灵活,方式多样。
(3)加强民族间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规模空前。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交融,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而逐渐交融。以下史事中,能够证明材料观点的是(  )
A.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
B.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助唐平叛
C.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为渤海郡王
D.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
小试牛刀
灭东突厥
灭西突厥,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统辖
与吐蕃和亲、会盟
封靺鞨族的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1.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
2.有利于祖国边疆开发
3.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
唐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
这时(从唐高祖到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唐帝国可从三方面来概括,即强盛、文明、开放。由于具备了这三方面,使她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并像一个强大的光源,不断地向四周放射着巨大的能量。
——武隆安《遣唐使》
思考点: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从历史大势上说,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三个多世纪的动乱,人心思定,
百姓需要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从唐朝统治者来说,政治上,注意改革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
经济上,发展生产,规范赋税徭役;
军事上,实行府兵制,对外用兵有节制;
文化上,大兴文治,兴学重教;
民族关系上,采取较为平等的民族政策,实现
了边境地区的统一和安定。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
学习目标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五代十国
为防御边疆诸强敌,守住已开拓的疆土,唐廷吸取教训,被迫大量增加边防驻军,形成若干边防大军区,其长官称为节度使。……节度使本职仅管军事,然边地形势复杂,为重其权,常使之兼管军储、财政,进而兼任边地采访使,监察州县。因联防需要,又时或一人兼数节度使。于是形成了边将权重的现象。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白居易《长恨歌》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或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
——欧阳修《新唐书》
藩镇割据
据学者研究,
唐朝“安史之乱”
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
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关于唐朝的藩镇,有这样的说法:东南型从财力上支撑朝廷,边疆型(西北)从武力上奠定了关中,中原型从军事上镇遏叛镇。
小试牛刀
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死于宦官之手:顺宗、宪宗、敬宗
由宦官拥立的: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
影响: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唐之朋党,始于牛僧孺、李宗闵对策,而成于钱徽之贬,皆自小以至大,因私以害公。
——范祖禹《唐鉴》卷十
《不第后赋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与扩大。
小结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文帝建隋
隋朝的“基础设施”建设:仓库、洛阳城、大运河
炀帝亡隋
大唐初建(唐高祖李渊)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武后称帝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盛世大唐的民族关系:战争→设置机构、册封、和亲、会盟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唐朝覆亡(黄巢起义)
隋朝
(581-618)
唐朝
(618-907)
五代十国(907-960)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