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19课
辛亥革命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多角度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和局限性
学习目标
1911年,在他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习近平在孙中山
诞辰150周年纪念会讲话
导入
“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1894年,孙中山
《檀香山兴中会章程》
一.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社会矛盾尖锐。
政治:
改革官制,裁汰冗官,
司法,修订刑律,废除酷刑;
经济:
奖励实业,颁布《商律》,设商会,办大清银行
军事:
扩编新军,采用洋操,新式枪炮;举办警政;
文化:
废科举、办学校、办游学,推行新学制;
风俗:
禁缠足、鸦片;满汉通婚
清末新政的具体内容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
八、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钦定宪法大纲》(1908)
如何看待这部宪法?
内阁总理大臣
奕劻(庆亲王,宗室)
内阁协理大臣
那桐(满)
徐世昌(汉)
民政部大臣
善耆(肃亲王,宗室)
度支部大臣
载泽(镇国公,宗室)
海军部大臣
载洵(郡王,宗室)
农工商部大臣
溥伦(贝勒,宗室)
理藩部大臣
寿耆(宗室)
陆军部大臣
荫昌(满)
法部司法大臣
绍昌(宗室)
外务部大臣
梁敦彦(汉)
学部学务大臣
唐景崇(汉)
邮传部大臣
盛宣怀(汉)
责任内阁
“皇族内阁”
二.清廷的改革失效,自身更加孤立,社会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就有六十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三.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章炳麟(1869-1936)
邹容(1885-1905)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章炳麟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邹容
“要革命的,这时候可以革了,过了这时没有命了!一刻千金,时乎时乎不再来,我亲爱的同胞,快醒!快醒!不要再睡了!”——陈天华
1900年以后,在国内外掀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中国近代史》
四.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895年领导了广州起义。
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
五.孙中山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从事革命实践活动。
辛亥革命的背景
一.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社会矛盾尖锐。
二.清廷的改革失效,自身更加孤立,社会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三.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四.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五.孙中山由改良到个革命的转变,从事革命实践活动。
深受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启迪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
……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
实地考察了欧美社会的利弊
(一)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随后,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
……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敢有垄断国民之生计者,天下其击之。”“兄弟所认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
同盟会纲领
内容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
社会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前提)
(核心)
(补充)
性质: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一: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
——《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
材料二: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②
缺乏明确的反帝的纲领
③
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①
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进
步
性
局
限
性
评价三民主义
狭义:1911.10.10武昌起义。(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
广义: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为什么叫“辛亥革命”
时间:1911.10.10
地点:武昌
主力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
杭州
贵阳
昆明
广州
长沙
福州
南昌
苏州
上海
安庆
武昌
江宁
镇江
西安
太原
成都
桂林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合影
1911年12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活动在南京举行。
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得票数
(二)革命的成果
中华民国建立
成立概况:阅读教材第126-127页
时间、地点、领导人、首都、国旗、纪元、性质
南京临时政府任职成员
临时总统:孙中山
外交部长:王宠惠
陆军总长:黄兴
教育总长:蔡元培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
印铸局长:黄复兴
从政府任职情况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个什么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1912.2.12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
1912.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材料二:中华民国以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临时约法》的特点
1、主权在民、国民自由平等
2、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实行责任内阁制
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B
牛刀小试
孙中山被迫向袁世凯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退位诏书
革命成功了吗?——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
《阿Q正传》片段
革命未发动人民,
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问题思考
辛亥革命有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各抒己见: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功绩: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革除了封建陋习,移风易俗
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局限:
(1)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仍然是半殖半封社会。
《阿Q正传》中写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材料从本质上表明辛亥革命
(
)
A.没有实行民主政治
B.没有彻底改变城市的面貌
C.没有废除旧官制
D.革命不彻底,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D
牛刀小试
一、背景
二、过程
三、结果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各省响应
民主丰碑
未竟事业
建立民国
颁布临时约法
清帝退位
未完成革命任务
未改变社会性质
小结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