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3.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学习目标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导入
学习目标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
5月5日
长沙各学校学生游行
5月7日
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
5月11日
北京25000名学生总罢课
5月19日
北京大量学生被捕
6月3.4日
支持北京学生的游行示威遍及各地
5月14-18日
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
6月5日
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
6月6日-9日
6月11日
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
6月12日后
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
6月28日
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根据时间轴概括五四运动两个阶段的斗争方式、特点、结果?
学习目标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材料一: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彻底反帝反封建、
追求救国强国真理、
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
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传播新知识新文化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
材料二: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思考:五四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与,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学习目标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②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③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五四运动
背景:
过程:
性质:
影响:
阶段
时间
中心
斗争方式
特点
阶段1
5.4
北京
__
阶段2
6.5
上海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学生集会游行、罢课学生
走在运动的前列
结果
遭北洋军阀政府镇压
释放、拒绝
学习目标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时间:
中心:
传播方式:
①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③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十月革命后广泛传播
北京、上海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下列口号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取消二十一条”
B.“还我青岛”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体现了反封建主义
小试牛刀
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体现了反帝国主义
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体现了反帝国主义
外争国权体现反帝,内惩国贼体现反封建
学习目标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材料二:陈独秀发表了题为《劳动者的觉悟》的演说称:“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人是台柱子”……他积极组织并发动工人运动。
材料三:陈独秀在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负责苏、皖、浙等南方各省的建党工作。
材料一:陈独秀到上海后,立即把他学到的一点点马克思主义付诸行动。……他着重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思考:陈独秀为中共的诞生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由此概括政党诞生的条件。
准备:思想上:宣传马克思主义
阶级上:组织发动工人运动
组织上:在上海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政党诞生的条件: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经济基础
学习目标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
、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二、我党纲领如下:
1
.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2
.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3
.
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4
.
联合第三国际。
三、我党采取苏维埃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坚决同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类似党派断绝一切联系。
———《中国共产党纲领》
思考:《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了哪些内容?有何重大意义?有何局限性?
内容:
①确定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意义:①是开天辟地的大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②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局限性①没有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在当时的中国不是革命的对象,而是革命的动力。
②没有正确认识当时中国的国情。
学习目标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任务及奋斗: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思考:简要说明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的进步性?
中共在1922年7月召开中共二大,充分认识到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明确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A、新的领导阶级:
B、彻底的革命纲领:
C、新的指导思想:
D、新的前途:
E、群众基础:
——无产阶级领导
——最低纲领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工人、农民
学习目标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诞生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表现在哪里?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C.决定联合第三国际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1中共一大
小试牛刀
1922年中共二大
1923年中共三大
1921中共一大
学习目标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思考:从歌词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国共合作
背景:
实现:
意义:
革命目标
国共合作为核心
形成四个阶级
的统一战线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了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①中共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学习目标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2.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思考:从歌词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革命目标
国共合作为核心
形成四个阶级
的统一战线
1927.2收回汉口、
九江英租界
北伐
思考:北伐的三个敌人是?北伐战争有何影响
基本消灭封建军阀
打击了列强侵华势力
学习目标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2.国民革命
1925年1月26日,先生被确诊为肝癌,在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最终于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孙中山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致苏俄遗书》。弥留之际,孙中山提到国事的遗言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希望他的革命主张和革命主义能够得到实现。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廖仲恺遇刺罹难。
1925年11月23日,国民党右派组织西山会议派形成,国民党公开分裂。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几天之内,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学习目标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2.国民革命
准备:
高潮:
结果:
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①原因: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
②标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他谈到的历史事件
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辛亥革命
小试牛刀
辛亥革命
国民大革命
五四运动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条件
小结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
国共合作
五四运动
导火线: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过程:北京——上海
性质: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意义:为中共成立做了准备、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里程碑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时间:
十月革命后广泛传播
中心:北京、上海
传播方式:发表文章、成立研究会、翻译宣传
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外部因素、组织基础
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内容:确定党的名称、奋斗目标、选举机构
国民革命
背景:中共意识到必要性、中共三大
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
意义:标志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准备:国民政府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
失败:标志: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