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娄底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2 07:5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娄底市2020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 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B. 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C. 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2.周武王病死后,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据此可知,周公推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 发展西周经济 B. 推翻商朝政权
C.进行有效统治 D. 扩大周朝疆域
3.下表是根据出土的春秋齐国农具所做的分类概况。由此可推断齐国
类别 掘土农具 中耕农具 收割农具
名称 锸、耒、镢、锹 锄、铲、耙 镰
A.农业生产工具多样   B. 较早进入农耕时代
C.农耕技术领先他国   D.大力提倡发展农业
4.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前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D.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5.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家国同治,皇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6.阎步克先生认为,秦汉王朝是帝国时代的开端,具有开创奠基的意义,秦汉帝国的最基本特征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下列项中,能够说明以上特征的是
A.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 B.宗法制、皇帝制、二府三司制
C.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 D.郡国并行制、皇帝制、世官制
7.史载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面对这种残破局面,统治者不得不
A.与民休息 B. 重农抑商 C. 独尊儒术 D.承袭秦制
8.《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恩泽贵族 B. 实现民族交融
C. 增加税收 D. 削弱王国势力
9.晋室南迁后,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 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B.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 社会动荡不安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丝绸之路开辟
11.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在产盐区设置的盐官备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盐铁官营
A.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C.表明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D.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
1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他特别重视
A. 对外交往 B. 民族关系 C. 任用贤才 D. 虚心纳谏
13.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A. 促进了中外交流 B. 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巩固了国家统治
14.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了
A. 儒学正统地位削弱 B. 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 佛教影响范围扩大 D. 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15.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其名作《送子天王图》取自佛教故事,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下列相关解读最准确的是
A.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 B. 唐代市民文化繁荣
C.唐代佛教影响政治生活 D. 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16.古代皇帝集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相互牵制。唐朝的集权措施属于
A.前者 B.两者兼有 C.后者 D.两者皆无
17.《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伯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民政   B.军政  C.行政   D.财政
18.据记载,宋太祖诏令,凡诸州支度经费外,所有金帛都送中央。宋太祖这一诏令
A. 是分割宰相行政权的体现 B. 是商业税收迅速增加的反映
C. 促使财政收入保持长期稳定 D.有利于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19.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 但并未能挽救北宋灭亡的命运。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A.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涉及范围广领域宽 D.直接导致北宋灭亡
20.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猛安谋克制度。有关“猛安谋克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B.契丹族的民族管理系统
C.是金灭南宋的重要保障 D.适用于金统治下的所有民族
21.元朝行省体制下,各省重要事务必须上报中书省,由中央做出决定。但对于职务范围内的事务可以自行解决,不需要全部上报中央。由此可知行省制( )
A.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兼顾 B.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割据
C.有利于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加强了对山东等地管辖
22.辽太宗耶律德光统治时期,采取了“胡汉分治”的制度,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一做法的出发点在于
A. 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 B.适应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C. 为了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 D.顽固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23.《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B. 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C. 中国在宋代就实现了现代化 D. 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24.北宋仁宗无子,在讨论预立储君(太子)时,大臣希望后宫能提出些建议,仁宗却说:“这些事怎么能让妇人知道呢?让中书决定就行了”。这说明了宋代
A. 程朱理学已成为当时官方哲学 B.纲常思想影响政治运行
C. 后宫妃嫔对政治决策几无影响 D.中书掌握了最高决策权
25.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A. 宦官专权 B. 外戚干政 C.内阁的作用 D. 六部掌握实权
2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 土地政策调整 B. 经济严重衰退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27.阅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表格能够说明宋朝
年代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纸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C.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D.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28.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
A.提倡节俭思想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依法治国   D.强调民本思想
29.下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A.已经有了角色分工 B.由话本演变而来
C.也就是常说的京剧 D.更加适合市井演唱
30.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主张建立公天下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主观题(共40分)
3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郡名曰内史、三川、河东……汉中、巴都、蜀郡、黔中、长沙。后又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凡四十郡。”
——明张岱所著《夜航船》
材料二 元朝建立以后,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驿站以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达奴儿干,北至吉利吉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南接安南,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约设有驿站1 500处。驿站有水陆两类,江淮地区一般为水站。元朝规定:驿站一般归兵部和通政院分领,兵部负责南方汉地驿站,通政院负责蒙古驿传。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籍隶所处路、州、县,他们需要保证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备粮食等,站户负担较为沉重。
——摘编自许嘉璐主编《中国中学
教学百科全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驿站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制度的改革有何作用。(8分)
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6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成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6分)
33.(10分) 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唐、宋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4分)
(2)结合所学,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3个方面,说明宋代在该方面的新发展。(6分)
2020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B 6.C 7.A 8.D 9.B 10.C 11.A 12.B 13.D 14.C 15.A 16.A 17.B 18.D 19.C 20.A 21.A 22.B 23.D 24.B 25.C 26.A 27.C
28.D 29.A 30.B
31.[答案] (1)变化:由分封制到郡县制。(2分)
(2)特点:驿站范围广;数量多;设立驿站因地制宜;驿站归中央直接管理;蒙汉驿站分区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8分,任答4点)
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交通运输发展;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6分)加重了站户的负担。(2分)
32.【答案】(1)部门:皇帝、中书省、门下省。(2分)
意义:分割相权,互相牵制;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4分,答对2点满分)
(2)原因:朱元璋废丞相,直接领导六部。(3分)
明成祖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3分)
33[答案] (1)表现:在中央,设立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事权。在地方,派文官任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理财,收精兵削弱地方权力。(4分)
(2)经济上,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一些地区出现经济作物的固定种植。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都发展迅速。商业繁荣,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出现纸币,海外贸易、民族政权间互市贸易活跃。经济中心南移完成。(2分)
思想上,儒学复兴,程朱理学形成,并逐渐受到官方尊崇。(2分)
文学艺术上,词进入鼎盛时期,早期白话小说出现,书法追求个性,绘画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2分)
科技上,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2分)(以上任选3个方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