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测试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往往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地区支离破碎、黄土广布
B.②地区有“紫色盆地”之称
C.③在福建省
D.④地区内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下图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与内流区的河流相比,我国外流区的河流
A.水流平缓
B.水位季节变化小
C.流量大
D.无结冰期
3.下列四条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影响我国内流区河流流量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温
C.夏季风
D.冬季风
5.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以下是同学们对相关地理界线(图中虚线)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①与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B.②是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
C.③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D.④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020年以来沙漠蝗灾影响了大范围区域,沙漠蝗虫喜高温、耐干旱,迁徙的适宜温度在40℃左右。下图为“沙漠蝗虫迁徙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沙漠蝗虫主要迁徙区域分布在(
)
①非洲北部
②欧洲东部
③亚洲西部
④亚洲南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沙漠蝗虫主要活动区域的典型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四季分明
C.高温多雨
D.温和湿润
8.湿润空气会降低沙漠蝗虫的飞行能力,下列不利于其迁徙的天气是(
)
A.
B.
C.
D.
9.此次沙漠煌虫影响我国几率较小,主要原因是(
)
①我国河流众多且多为内流河
②西南边陆有喜马拉雅山脉阻挡
③气候特征与迁徙区域差异较大
④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没有种植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下列地理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我国贵州地区夏季持续干旱
B.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干旱
C.在太平洋海面上形成了台风
D.在昆仑山脉的无人区发生了滑坡
11.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修筑水库
C.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D.多挖几条入海河道
12.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是因为长江( )
A.径流量大
B.航运价值大
C.水力资源丰富
D.矿产资源丰富
13.对我国四大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高低不平
C.黄土高原一望无际,地形平坦
D.云贵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14.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是(
)
A.四川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2019年11月19日黄河内蒙古三湖河口河段首次出现流凌,黄河进入凌汛期。2020年3月18日,黄河内蒙古封冻河段全线开通。随着凌汛洪水安全进入万家寨水库,黄河2019~2020年度凌汛期宣告结束。下图为黄河流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黄河“凌汛”主要发生在(
)
A.①河段
B.②河段
C.华北平原
D.春末夏初
16.万家寨水库(
)
A.位于黄河上游地区
B.促进了山西等省区经济发展
C.气候温暖,无结冰期
D.是汾河、渭河之水汇集地
17.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附近河段,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水流平稳,森林茂密
B.②附近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水土流失严重
C.③附近河段,建有小浪底、三门峡等,说明黄河汛期长
D.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曲折东流,注入渤海
18.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也常常作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大兴安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C.我国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D.我国主要农耕区和牧区畜牧业区分界线
19.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象灾害是
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洪涝
20.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华北平原
二、解答题
21.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
山脉,它注入______海。
(2)长江的 (上游或中游或下游)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建有全国最大的 水电站,并把多余的电能输往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3)黄河的①②③河段中,不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____
。
(4)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图中的城市______;长江上、中游的分界是图中的城市______。
(5)黄河中游流经______(地形区),大量泥沙汇入。进入下游地区,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逐渐抬高,形成“______”。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中游地区宜大力 ,减少水土流失。
22.读下图、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长江经济带不但要打造“黄金水道”,还应构建生态屏障,建成“绿色长廊”。
材料二: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我国西南地区由于长期的滥垦乱伐,再加上石灰岩地区土层薄,植被根系浅,暴雨冲刷力强,水土流失后岩石裸露,从而呈现石漠化现象。
(1)长江发源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________山脉。
(2)图中城市的主要分布特点是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
(3)长江流域水电站主要分布在_____(上、中、下)游地区,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A、B两处河段,流量较大的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5)在雅砻江流域,呈现出石漠化现象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
(6)近些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常发生洪水灾害,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至少两点)
23.读“我国沿36°N纬线地势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地势特点是
.当河流流经甲处时,水能资源丰富,原因在于
。
(2)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①
平原,②
高原。
(3)③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该地区也是我国人口最为稀少的地区之一,原因是
。
(4)黄海是不是我国的内海?
。
24.读秦岭南北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高大的秦岭像天然屏障阻碍冬季风南下,使秦岭以南属______带,而秦岭以北属______带。
(2)夏季,秦岭以南受夏季风影响_____,降水多,形成______地区,而秦岭以北则属于______地区。
(3)秦岭以南生长的水果以_______为主,以北以_______为主。
(4)秦岭以南的耕地以______田为主,以北则以______田为主。
25.读我国“冬、夏季节风向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受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夏季节盛行风向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把这种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风称为___。
(2)夏季,我国盛行______风和________风,分别来自于___洋和___洋,夏季风的特点是_____(“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
(3)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称为_______(“季风区”或“非季风区”),降水____。如果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
(4)冬季,我国盛行_____风和_____风,冬季风的特点是_________(“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如果冬季风活动强烈,容易形成_____(灾害性天气)。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读我国地形图可知,①地区是位于太行山脉西侧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②地区是位于秦岭以南的四川盆地;③地在武夷山脉西侧,属于江西省;④地区是位于昆仑山脉以北、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地势和地形。
2.C
3.D
4.B
【解析】
2.由图可知,我国外流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内流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风区,外流区的降水量丰富,而内流区的降水稀少,与内流区的河流相比,我国外流区的河流水流更急,水位季节变化大,流量更大,外流区的北方地区河流有结冰,故选C。
3.我国的降水量受夏季风的影响,大致的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图中四条河流中,④河流流域的雨季最长,是汛期最长的,故选D。
4.我国内流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西,降水稀少,该区域的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化,河流的水量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夏季气温离时,冰雪融化最快,河流进入汛期,故选B。
5.D
【解析】
从图中可知,①与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②是我国阶梯分界线;③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④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符合题意。
6.C
7.A
8.D
9.C
【解析】
6.
本题主要考察读图能力,图中的箭头表示蝗虫的迁移路线,从图中可以看出蝗虫的迁移路线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以及南部等部分区域,蝗虫的迁移路线并没有涉及欧洲,故①③④正确,⑤错误,故答案选择C。
7.
蝗虫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这些区域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蝗虫主要活动区域的典型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故A正确,答案选择A。
8.
本题考查天气符号,A为西南风四级,B为晴天,C为多云,D为大雨。材料中提到湿润空气会降低蝗虫的飞行能力,因此不利于其迁徙的天气是雨天,故答案选择D。
9.
从图中可以看出蝗虫主要从西亚向南亚迁移,但是要想进入到我国机会较小,我国西南边缘为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高大的山脉阻挡了蝗虫的前进。故②正确。同时材料中提到,蝗虫主要生活在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区,我国没有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气候较为湿润,因此气候特征与蝗虫的迁移区域差异较大,
不适宜蝗虫的生活习性,故沙漠蝗虫影响我国的纪律较小,故③正确,故答案选择C。
【点睛】
本题利用新颖的蝗虫迁移材料综合考察了西亚、北非、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同时还考察的天气符号的判断,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地图,确定位置并分析其自然环境特点。
10.A
【解析】
我国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两类,如我国贵州地区夏季持续干旱属于气象灾害;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干旱;在太平洋海面上形成了台风;在昆仑山脉的无人区发生了滑坡属于正常地理现象,故选A。
11.C
【解析】
黄河之害在于黄河下游经常泛滥决口;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其形成原因是黄河中游流经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土壤裸露,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的泥沙大增,下游又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形成,所以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故C符合题意。
12.B
【解析】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航运发达,宜宾以下,四季通航,目前,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余千米,航运价值大。因此,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故选B。
13.A
【解析】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A正确。
B、地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是南方的云贵高原,B错误。
C、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东部和中部多草原,C错误。
D、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是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的特征,D错误。
14.D
【解析】
我国的四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故答案选D。
15.C
16.B
17.D
【解析】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年径流量只有60多亿立方米,约为长江的1/15,而且70%-80%集中在夏秋季,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黄河干流河道可分为上、中、下游,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黄河自河口镇至河南郑州市的桃花峪为中游,黄河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黄河中游河段流经了黄土高原,该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水土流失问题的主要措施是上游建设大型水库,中游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黄河的下游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15.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所以黄河凌汛主要发生在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主要是发生在初冬和初春。故选:C。
16.万家寨水库位于河口至桃花峪之间,处于黄河中游河段,故A错误;万家寨水库促进了山西省等省区的经济发展,故B正确;万家寨水库位于北方地区,有结冰期,故C错误;渭河和汾河都不流经万家寨水库,故D错误。故选:B。
17.①河段位于黄河上游的河源段,水流清浅,植被覆盖率低,故A错误;②河段主要流经内蒙古高原,故B错误;③河段建有小浪底、三门峡等水利工程,两工程最主要的作用是治沙,说明黄河含沙量大,故C错误;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故D正确。故选:D。
18.C
【解析】
大兴安岭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之一,是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之一,是我国主要农耕区和牧区畜牧业区分界线之一,是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分界线:故选C。
19.C
【解析】
受夏季风不稳定影响,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象灾害是干旱。寒潮发生在冬春季,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小,台风主要发生于我国沿海地区,洪涝分布范围没有干旱大。C符合题意。
20.D
【解析】
以上四个地形区中,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和湿润区;东北平原位于中温带和半湿润区,塔里木盆地位于暖温带和干旱区,华北平原位于暖温带和半湿润区,故选D。
21.(1)唐古拉山脉
东海 (2)上游 三峡 (3)② (4)河口 宜昌
(5)黄土高原 地上河 植树种草
【解析】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自西向东注入东海。
(2)长江的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建有全国最大的三峡水电站,并把多余的电能输往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3)黄河的①②③河段中,不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②,因为这里河水是由南向北流。
(4)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图中的城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长江上、中游的分界是图中的城市湖北省的宜昌市。
(5)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泥沙汇入,进入下游地区,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逐渐抬高,形成了“地上河”;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中游地区宜大力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
22.唐古拉山
沿河分布
河流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水运条件好(言之有理即可)
上
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量丰富
B
B处以上河段比A处以上河段沿途汇入更多支流,流量更大(言之有理即可)
雅砻江流域,石灰岩地区土层薄,植被根系浅,暴雨冲刷力强,水土流失后岩石裸露,从而呈现石漠化现象
长江流域降水丰富,干支流同时涨水;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中游地区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水量大减,加剧洪涝灾害。
【解析】
(1)从图中可知,长江发源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峰。
(2)从图中可知,图中城市的主要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河流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水运条件好。
(3)长江有“水能宝库”之称,长江流域水电站主要分布在上游游地区,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量丰富。
(4)从图中可知,A河段支流少,流量小,B河段B处以上河段比A处以上河段沿途汇入更多支流,流量更大。
(5)在雅砻江流域,石灰岩地区土层薄,植被根系浅,暴雨冲刷力强,水土流失后岩石裸露,从而呈现石漠化现象。
(6)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常发生洪水灾害,主要原因如下:长江流域降水丰富,干支流同时涨水;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中游地区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水量大减,加剧洪涝灾害。
23.(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位于地势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
(2)华北;黄土;
(3)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高寒缺氧,不利于人类生存;
(4)不是。
【解析】
(1)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许多河流自西向东注入海洋,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故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水能丰富的原因是地势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
(2)图中是沿36°N的地形剖面,经过我国36°N的地形区自西向东有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故①是华北平原,②是黄土高原。
(3)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光线多,故青藏高原的太阳能资源丰富,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不适于居住,故青藏高原人口少的原因是这里高寒缺氧。
(4)我国的两大内海是指渤海和琼州海峡,故黄海不是我国的内海。
24.亚热
暖温
大
湿润
半湿润
柑橘
苹果
水田
旱地
【解析】
(1)高大的秦岭像天然屏障阻碍冬季风南下,使秦岭以南属亚热带,而秦岭以北属于暖温带。
(2)夏季,秦岭以南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形成湿润地区,而秦岭以北则属于半湿润地区。
(3)秦岭以南生长的水果以柑橘为主,以北以苹果为主。
(4)秦岭以南的耕地以水田为主,以北则以旱田为主。
25.相反
季风
东南
西南
太平
印度
温暖湿润
季风区
多(丰富)
干旱
洪涝
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
寒潮
【解析】
(1)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冬、夏季节时盛行的风向相反,把这种风向随季节发生变化的称为季风。
(2)夏季时,我国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夏季风的特点是温暖湿润。
(3)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降水较丰富,如果夏季风不稳定,容易导致洪涝和干旱灾害。
(4)冬季时,我国盛行西北风和东北风,冬季风来自亚欧大陆内部,气流特点是寒冷干燥,如果冬季风活动强烈,容易出现寒潮天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