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秦统一的背景,培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进步作用。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与态度目标
: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统一无论古今,都是大势所趋,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调动学生的爱国情绪。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
难点: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上单元所学,总结出原来铁农具和牛耕有如此大的能力、战争不仅仅是为了排除异己、诸子百家的许多秘密。引导学生回忆分裂时期的奥秘,从而吸引学生去探索国家在统一时期的魅力。
(二)主题:
第一篇:统一之“因”
第二篇:统一之“固”
第三篇:统一之“果”
第四篇:
统一之“悟”
第一篇:统一之“因”
1、1.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1民心所向
,人民渴望和平和统一;
(2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础;
(3雄才大略
,嬴政重用人才。
2.秦王朝的“三要素”
时间:公元前221
都城:
咸阳
建立者:嬴政
3.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2)建立起我国历上
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王嬴政在完成统一大业后为了巩固江山遇到了好多烦恼,下面就进入第二篇章
统一之“固
”的学习。
第二篇:统一之“固”
1、小组合作总结出秦始皇解决烦恼的三大措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2、小组总结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
文字
;
(2)统一货币;
(3)统一
度量衡
;
(4)统一
车辆大小和道路的宽窄
;
(5)北击匈奴
,修长城、南开灵渠,统一岭南。
过渡:
经过这一系列的巩固措施,秦朝的疆域最终确定。那秦朝的疆域有多大呢,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三篇章统一之“果”的学习。
第三篇:统一之“果”
1、活动:教会小组4号的秦朝疆域边界。黑板展示
秦朝疆域:
过渡:最后,让我们来数一数秦朝到底完成了多少统一呢?
秦朝完成了祖国、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的统一。实质上就是完成了礼制的统一。汉承秦制,促进了思想文化上的认同感。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会见台湾和
平统一团体合参访团讲话
因此,我们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PAGE(共28张PPT)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上
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3.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一制度对巩固统一的具体意义。
学习目标
材料一
争地(土地)以战,杀人盈野(满山遍野);
争城(城池)以战,杀人盈城(满城皆是)。
——《孟子·离娄下》
战争残酷民不聊生
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统一之“因”
问题二:为什么是秦国统一中国?
统一之“因”
历代
秦国忠臣
原身份
百里奚
虞国人
商鞅
卫国人
张仪
魏国人
李斯
楚国人
1、民心所向,人民渴望和平和统一
2、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础
3、雄才大略,嬴政重用人才
统一之“因”
秦
时间:公元前221
都城:咸阳
建立者:嬴政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封建国家
第一个
多民族的
贰
烦恼一:秦王某日在大殿观察大秦的地图和周的地图,内心郁闷说到:“哼,周如此小邦,竟能与寡人一般称‘王’”
烦恼二:秦王日夜操劳国事,每天要看重达一百多斤的竹简奏章,他不断唉声叹气:“唉,统一之后真是辛苦,寡人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心好累”
烦恼三:“丞相建议,要在距离咱们的京城很远的地方封几个王,李斯却说周亡皆因诸侯祸起,秦王想”真纠结啊,到底该怎么办?
称号不尊贵
国事繁重
国土管理
众爱卿替本王想想办法
统一之“固”
称号不尊贵
国事繁重
疆域管理
秦王的心事
解决办法
创立皇帝制度
设立中央政府(三公制)
实行郡县制
请同学们阅读第二子目(P45—46)内容,小组讨论总结出解决办法。
要求:答案精炼(十字以内)
限时4分钟
统一之“固”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统一之“固”
皇帝制度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监察
军事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统一之“固”
行政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监察
行政
军事
皇帝制
三公制
郡县制
郡
县
乡里亭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监察)
(行政)
(军事)
最高统治者
(皇帝制)
中央政府
(三公制)
统一之“固”
地方政府
(郡县制)
郡
县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嬴政
去全国巡游一番,真让我失望!
李斯
陛下,怎么回事?
嬴政
唉!找人问路,他们听不懂我的话,我写出字,他又不认识;到原来楚国买纪念品,那里的人只认原来楚国的货币,我大秦王朝的钱花不出;我让他称一斤花生,他只给了我八两,还说他们都是这么卖的;有些地方路宽阔有的太窄,我坐着马车,差点过不去;出来没半月,北方来加急文书,匈奴又侵犯我边疆地区......
这样下去,怎能显示我大秦威严!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根据课文第三目内容,小组合作归纳秦始皇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求:1.答案精炼(十字以内)
2.限时3分钟
车辆大小和道路宽窄不统一
文字语言不统一
货币不统一
度量衡不统一
边疆危机严重
统一之“固”
李斯
(前284—前208)
文化措施: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统一之“固”
秦
赵
韩
楚
燕
齐
魏
圆形方孔半两钱
经济措施: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之“固”
铜权
铜量
度——长度。秦一尺约今23.1cm
量——容积。秦一升约今202ml
衡——重量。秦一斤约今250g
经济措施:统一度量衡制度
统一之“固”
交通措施: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统一之“固”
军事:北击匈奴,修长城
南开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叁
长城一带
南海
陇西
东海
人口约2000万,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统一之“果”
肆
这种华夏文化的自豪,是相当长时期内华夏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所在!
秦完成了度量衡的统一
秦完成了货币的统一
秦完成了文字的统一
秦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秦完成了礼制的统一
汉承秦制,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认同感
统一之“悟”
秦完成了车轨的统一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会见台湾和
平统一团体合参访团讲话
习言习语
统一之“悟”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货币(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小篆)
秦统一中国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交通上
巩固
统一
开凿灵渠
北击匈奴修长城
秦朝疆域
完成统一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道路
军事上
四、课堂小结
公元前221年,咸阳、嬴政
秦朝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