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分析:
1、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蚊子、狮子和蜘蛛的形象。
2、深入理解寓言寓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①分析故事情节。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重难点分析:
目录
CONTENTS
*
导入
坐井观天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揠苗助长
新课导入
狮子与老鼠
狐狸和乌鸦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你知道寓言的一般特点吗?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四则寓言的学习,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真理与启发。
探究新知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
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想赫耳墨斯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学习指导 (蚊子和狮子)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3.点明寓意?
智者胜
骄者败
骄兵必败
蚊子:冲、咬
扬长避短
胜
狮子:抓
蚊子:吹、唱
骄傲自满
败
蜘蛛:粘
骄兵必败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板书设计
赫尔墨斯:宙斯雕像 赫拉雕像 自己的雕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雕像者: 一个银元 还要贵一点 白送
爱慕虚荣
蚊子和狮子
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
吹、唱——骄傲自满—— 败——蜘蛛:粘
骄兵必败
↓
↓
↓
自编寓言故事: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嘴和眼睛的对话;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概况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等到
译文: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需到出门(到远处)打水洗涤,因此(他家)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翻译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的
顺接连词
溉,洗涤。
汲水,从下往上打水。
代词,他
告诉
这里指“节省”
住
等到他家打井(成功)之后,他家的人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一个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听到
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以后就传播给其他人,说: “丁家打井,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谈论
使听见
向、对
翻译2
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话。
传播
得到,这里指“发现”
这件事
这件事
全国的人都谈论这件事,(有人)向宋国
国君(报告),使(他)听到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向
这件事
回答
的
劳动力
在
翻译3
派遣
这里指“节省”
这里指“发现”
丁家的人回答说:“(我说的是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朗读课文、划分层次(小组合作)
短文《穿井得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3节,分三层。
?第一层(第1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质疑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察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以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以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1)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2)词性活用??
哪里
平安
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
子将安之?
我将东徙。
闻之于宋君?。???
??? 子将安之????????
?? 得一人之使。?????
有闻而传之者?。????
闻之于宋君????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故东迁?。??????????????
闻之于宋君?。??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代词?,这件事
动词,到
助词,的
听到
使听到
认为
因为
在
之
闻
以
于
向,对
杞
人
忧
天
选自《列子·天瑞》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了解名作
姓名:
尊称:
出生地:
职业:
信仰:
代表作品:
列子
姓列名寇,又名列御寇
郑国
道教
思想家、文学家
《列子》
列子小档案
生活年代:
战国时期
一、给下面词语中的红色字体注音。
杞人忧天 躇步跐蹈
日月星宿
中伤 充塞
qǐ
chú
cǐ
dǎo
xiù
xiǔ sù
(一宿 宿营)
zhòng
zhōng
( 中 国)
sè
sāi sài
(堵塞 边塞)
自 学 检 测
(一)看谁读得好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二 )看谁说得对
自 学 检 测
先小组讨论,疏通文意。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致理解,不懂的词句,大家分析。
崩坠:
寄:
废寝食:
因:
晓:
屈伸:
行止:
只使:
舍然:
奈何忧崩坠乎( )
奈地坏何( )
为什么
拿……怎么办
崩塌坠落
依托 依附
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于是
开导
弯曲伸长
行动 活动
即使
放心的样子
补充注释:
身:身体,自身 若:你
废:放下,废弃 充塞:充满
中伤:打中甚至打伤 因:因此
果:果真 当:应当
杞国有人忧天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坠落,自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依托,(因此)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就像是四肢弯曲伸展和自由呼吸,整天在空气中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它会崩坠呢?
大地是聚积在一起的土块,四处都塞得满满的,没有地方空着。
a、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b、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d、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又有一个人看到这个人整天忧虑而替他担忧,于是就去开导他。
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 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
(地)充满在四处,没有哪个地方没有土地的。
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坠落,自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依托,(因此)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担心他(身体)的人于是前去开导他,说:“天,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到处都有气体。就像是四肢弯曲伸展和自由呼吸,整天在空气中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它会崩坠呢?”这个人说:“天果真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那么日月星辰就不应当坠落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只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之中有光耀的,即使它坠落了,也不会造成伤害。”这个人说:“地塌了怎么办呢?”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聚积在一起的土块,四处都塞得满满的,没有地方空着,你整天踩踏着它,整天在地上行走,为什么还担心它会塌呢?”这个人放下心来显得十分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非常高兴。
a、杞人为什么而忧天?开导他的人是如何
开导他的?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1 晓之者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2 晓之者曰:日月星辰,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3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故事起因:
故事发展:
故事结尾: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杞人的语态应该是_____。
晓者语态应该是_____。
忧愁满腹
苦口婆心
分角色朗读课文
探讨寓意:
1、“杞人忧天”现在是什么意思?
2、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寓意:不要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问题而忧虑。
审读课文,根据自已掌握的自然知识,小组合作探讨,看看文中“晓之者”的话哪些是科学的,哪些
是不科学的?
A、天(宇宙)是没有穷尽的。
B、日月星辰有的是气体团,有的是固体团,它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它们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
C、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太阳运转的九大行星(如地球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及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茫茫宇宙。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从今天的天空变化趋势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
滚滚浓烟遮天蔽日
这里整天都笼罩在烟雾当中
污水周围的草都死了
河边的萝卜也枯死了
河面上厚厚的油层恶臭难当
刺鼻的污水从这里排出
水井重度污染,
难以饮用
这里俨然成了垃圾场了
长城脚下乱砍滥伐
原始生态林遭破坏
1、全球逾万种动物濒临灭绝 乱砍滥伐森林是祸首
2、黄河缺水危机呼唤“引草入田”
3、地球真的是越来越烫了
4、北京面临被沙淹没危险
今人忧天真可嘉,
携起手来护家园。
杞人忧天无必要,
掌握文化需记牢。
杞人穿越到现代社会,看到“战火纷飞、环境恶化、人口急增、旱涝灾害、火灾频发、交通事故、过度开采地下资源”等现象,深感责任重大,忧郁之心渐长。
请你展开想象,
以《<杞人忧天>后传》为题,写50字左右的小文段。
课堂练习
课堂作业
1.自编寓言故事,注意情节的合理、具体,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参考题目:(1)五官之争(2)斧子和木头。
2.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