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北
伐
战
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5课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上
小游戏:
人名速猜
黄埔之“源”
——毕生逐梦,救国救民
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所以,今天在这里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节选)
黄埔之“源”
军校总理孙中山
校长蒋介石
党代表廖仲恺
军校教官(老师)
宋庆龄
目的:组建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
姓名
队别
籍贯及住址
经过履历
入校介绍人
增扩情
一队
籍贯四川威远,住址县属新仁区高后湾
肄业北京朝阳大学法科
谭熙洪
李大钊
石瑛
丁惟汾
谭克敏
周惠元
一队
四川双流
天津南开学校,转学北京师范大学
李守常
谭熙洪
陈以仁
三队
江西石城县屏山市坳头村
肄业北京大学
谭熙洪
李大钊
孙元良
三队
四川华阳,住四川成都大坝巷第五号
国立北京法政大学肄业
李大钊
谭熙洪
石瑛
丁惟汾
谭克敏
韩绍文
三队
江西赣县
国立北京法政大学校政治科肄业
李大钊
谭熙洪
1924年国民党北京党部主持人李大钊推荐就读黄埔一期学生(部分)
——摘录自
樊学庆《李大钊选送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情况考订》
问题探究:
阅读教材,找到与李大钊“变成”国民党员相关的两个会议?
黄埔之“源”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国共第一次合作
阅读教材,将关于两次会议的信息填写完整,时间2分钟
中共三大的召开
时间
1923年6月
地点
广州
内容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会议
革
命
同
盟
工人
农民
小资
民族
资产
共产党员以个人
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共合作形式
国民党一大
时间
地点
中共代表
内容
标志
1924年1月
广州
李大钊
林伯渠
毛泽东
瞿秋白
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孙中山走出会场
国民党一大召开
黄埔之“源”
姓名
队别
籍贯及住址
履历
入校介绍人
增扩情
一队
籍贯四川威远,住址县属新仁区高后湾
肄业(中途离校)北京朝阳大学法科
谭熙洪
李大钊
石瑛
丁惟汾
谭克敏
周惠元
一队
四川双流
天津南开学校,转学北京师范大学
李守常
谭熙洪
陈以仁
三队
江西石城县屏山市坳头村
肄业北京大学
谭熙洪
李大钊
孙元良
三队
四川华阳,住四川成都大坝巷第五号
国立北京法政大学肄业
李大钊
谭熙洪
石瑛
丁惟汾
谭克敏
韩绍文
三队
江西赣县
国立北京法政大学校政治科肄业
李大钊
谭熙洪
1924年国民党北京党部主持人李大钊推荐就读黄埔一期学生(部分)
——摘录自
樊学庆《李大钊选送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情况考订》
材料三:黄埔军校门口有一副对联,
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批是:革
命
者
来
黄埔军校吸引学子报考的原因?
军校办学理想:推翻军阀,消灭压迫。
黄埔之“源”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
孙中山
(1866-1925.3.12)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享年59岁。
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的葬礼
1929年6月1日,中华民国
国民政府举行了奉安大典,
将孙中山的遗体迁葬于南
京钟山。
南京中山陵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
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
凡我同志,继续努力......
黄埔之“源”
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我不流血,民无安宁。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北伐出征誓师大会
黄埔之“盛”
黄埔之“盛”
——北伐将士,勇建奇功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江
西
江苏
直隶
广东
广西
湖
南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张作霖
孙传芳
湖北
兵力20万
兵力35万
兵力20万
广东
广西
吴佩孚
广州国民政府
兵力10万
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小组合作完成表格,3分钟:
开始时间
目的
对象
军队名称
总司令
主要战场
进军路线
1926
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国民革命军
蒋介石
湖南
湖北(吴佩孚)
湖北
湖南
10万
①广州--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②福建--浙江、上海
湖北咸宁贺胜桥
叶挺
汀泗桥
贺胜桥
第四军独立团连克强敌
叶挺,共产党员,第四军独立团团长。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
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江西
在十个月的时间里,北伐军从
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思考·探究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
?
北伐将士浴血奋战;
?
正义战争,工农群众的有力支援;
上海
南京
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农民运动
工人运动
湘乡农民协会宣传画
1926.11
1927.1
湖南农民协会会员
107
万
200
万
1926.7
1926.11
湖北农民协会会员
3万
20
万
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的工人纠察队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节节胜利
“广州军警突然围捕共产党,击毙百人......”
1927年4月18日,黄埔军校
”清党“
黄埔之“殇”
——同室操戈,前路茫茫
国民党左派指的是以以廖仲恺、
宋庆龄等为代表。主张与共产党
合作,打倒军阀列强,争取民族
独立的组织。
国民党右派又名国民党反动派,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同列强合作,以达到反革命目
的、反共目的。
国民党左派
国民党右派
1927年3月-4月,蒋介石在上海与帮会组织、帝国主义列强、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中的右派势力密商暴力"清党"事宜。
宋庆龄
蒋介石
名词解释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对中共党员和工人的屠杀。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汪精卫
—国共合作开始破裂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主导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黄埔之“殇”
武汉
南京
同年8月25日,武汉政府前往南京,史称“宁汉合流”。标志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东北军阀统帅
张学良
1924,国共合作,
1926,出师北伐,
国民革命,全民动员,
1927,同室操戈,新政府成立,
1928,东北易帜,全国形式上实现统一。
黄埔军校办学理想成功了吗?北伐战争成功了吗?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观点和理由,时间3分钟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发动北伐时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根本目的并未实现,而且在北伐进程中,国民党的性质发生了蜕变,使自己成为了新的军阀,成为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新的代言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国民党实现了消灭北洋军阀统一全国的直接目标,但并没有达到发动北伐的根本目的。因此,对于国民党来说,北伐战争是胜利与失败并存。。
——李衍增《从北伐战争分期看北伐战争的胜利与失败》
黄埔之“殇”
今天在这里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大革命失败,黄埔精神未亡!
黄埔之“殇”
黄埔之“魂”
——救国救民,精神永存
毛泽东
黄埔军校上海招生联络人
徐向前
黄埔军校一期学生
陈赓
黄埔军校一期学生
黄埔之“魂”
周恩来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叶剑英
黄埔军校教官
聂荣臻
黄埔军校政治教官
黄埔之“魂”
林彪
黄埔军校学生
陈毅
黄埔军校学生
左权
黄埔军校学生
黄埔之“魂”
戴安澜
黄埔军校三期生
郭沫若
黄埔军校政工干部
张治中
黄埔军校教育长
黄埔之“魂”
南昌起义
黄埔之“魂”
西安事变和谈代表
黄埔之“魂”
黄埔之“魂”
平型关战役
中国远征军
黄埔之“魂”
.......
还有太多的人成为了不怕牺牲,救国救民的黄埔精神传承者!
黄埔之“魂”
黄埔精神,生生不息,世代相承!
黄埔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