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3.2降水分布练习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3.2降水分布练习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1-12 11:5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3.2降水分布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
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
由南向北递减
C.
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D.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
A.
从南向北逐渐减少
B.
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
C.
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D.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加
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是()
A.
东多西少,北多南少;夏秋多,冬春少
B.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夏秋多,冬春少
C.
东多西少,北多南少;夏秋少,冬春多
D.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春夏少,秋冬多
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
A.
冬季风带来的
B.
夏季风带来的
C.
台风带来的
D.
地形影响
中国的降水量分布特征是()
A.
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B.
自南向北逐渐减少
C.
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
D.
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下图反应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示意,请完成下列题。
上图反映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错误的是
A.
东部多西部少
B.
南方多,北方少
C.
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多
D.
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地形因素
C.
洋流因素
D.
海陆位置
中国的降水集中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读我国局部干湿地区分布图,阴影部分降水量在(  )
A.
>800毫米
B.
400-800毫米
C.
<50毫米
D.
200-400毫米
下列四条线与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相一致的是(  )
A.

B.

C.

D.

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如图是“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
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C.
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D.
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读图,回答问题。?
与我国年降水量地区分布规律基本一致的是(  )
A.
甲路线
B.
乙路线
C.
丙路线
D.
丁路线
读图,完成问题。
下列数据中,可能为正常年份乙地1月平均气温和甲地年降水量的是(  )
A.
-5℃1000毫米
B.
8℃600毫米
C.
-4℃680毫米
D.
16℃868毫米
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数值为正数代表“盈”,降水量超过农田作物用水量;数值为负数代表“亏”,降水量低于农田作物用水量。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分盈亏量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我国东部地区农田水分由盈转亏的分界线最接近(  )
A.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
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以下是学习中国气候时常用到的四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四幅图中,表示降水年际变化的是(  )
A.
①图
B.
②图
C.
③图
D.
④图
读“我国夏季风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
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
C.
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D.
我国夏季盛行偏南风,夏季风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
读图,完成问题。
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B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  )
A.
420毫米
B.
260毫米
C.
680毫米
D.
880毫米
以下是学习中国气候时常用到的四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四幅图中,表示降水量季节分配的是(  )
A.
①图
B.
②图
C.
③图
D.
④图
读我国五城市气候资料图,完成问题。
关于图中城市降水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乌鲁木齐降水多,季节变化大
B.
银川降水少,季节变化大
C.
拉萨降水多,季节变化小
D.
南宁降水少,季节变化小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
A.
乞拉朋齐
B.
托克逊
C.
火烧寮
D.
海南省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年降水量分布图中,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最接近的是?
?
?
?
?
?
?
?
?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京年降水量约为?
?
?
?
?
?
?
?
?
??毫米。
(2)读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由?
?
?
?
?
?
?
?
?
??向西北内陆递?
?
?
?
?
?
?
?
?
??。
(3)读“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由南向北递减及南北温差?
?
?
?
?
?
?
?
?
??。
(4)在“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清楚地描出与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接近的等温线,并分析这条等温线在西部向南弯曲的原因?
?
?
?
?
?
?
?
?
??。
读“中国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______地,雨季较短的是______地;
(2)甲、乙两地中,冬季河流可能会结冰的是______地,热量较充足的是______地;
(3)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一年中,降水集中在______季,降水最少在______季;
(4)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______岭-______山-______山-______山-冈底斯山,甲、乙两地都位于______(季风或非季风)区内;
(5)如果甲、乙两地不是上海(31.2°N)就是北京(39.9°N),那么请你判断这两地______是北京。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A、B所代表的区域,表示季风区的是______。
(2)读夏季风示意图分析,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面的太平洋和南面的印度洋,它们盛行的是偏______(南、北)风,气候特点是______(寒冷干燥、温暖湿润)。
(3)我国是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
①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季节。
②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向______递减。
③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______灾害。
(4)我们学校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ABCD四个城市气候资料图”和“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______(夏、冬)季风带来的。
(2)四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______(字母),纬度最低的是______(字母),由此图可得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______,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字母),雨季最长的是______(字母)。
(3)通过对四城市降水的判读,可看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季,四城市在降水和气温配合上的共同特点是______。
(4)根据图中广州→乌鲁木齐年降水量变化情况,概括出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______。
(5)______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因素。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与图中的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规律,D对,ABC错。
???????故选D。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我国东部临海,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故ACD错误,选B。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相关知识点。
【解答】
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故选B。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降水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知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我国东部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质主要考查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降水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我国降水空间上总的分布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故选D。
6.【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降水的分布。旨在考查从图中获得地理信息分析运用的能力。从图中获得地理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我国降水主要受来自于东部太平洋的夏季风影响,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影响,故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故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旨在考查从图中获得地理信息分析运用的能力。从图中获得地理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我国降水主要受来自于东部太平洋的夏季风影响,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距海近的地方降水多,故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故ABC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降水特点,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我国降水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B对,ACD错。
故选B。
9.【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的阴影部分为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是400~800mm之间,故B正确。
故选:B。
我国主要有四个干湿区:年降水量>800mm为湿润区,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400mm<年降水量<800mm为半湿润地区,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200mm<年降水量<400mm为半干旱地区,位于贺兰山以东的西北地区;年降水量<200mm为干旱地区,如我国贺兰山以西的西北地区。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干湿地区的降水量,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比较记忆我国不同干湿地区的名称及降水量范围,牢记即可。
10.【答案】B
【解析】解: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图中②路线的方向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故选:B。
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据图中不同序号所示的路径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的降水特点,属于基础题,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不同序号所示的路径特点解答,要理解记忆。
11.【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得,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故A正确。
故选:A。
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属于基础题,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2.【答案】C
【解析】解: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与丙路线基本一致,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据图中路径特点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记忆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牢记即可。
13.【答案】B
【解析】解: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正常年份乙地1月平均气温高于0℃,甲地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
故选:B。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也是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属理解应用性题目。
14.【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知,题干所述我国东部地区农田水分由盈转亏的分界线为图中0值曲线,大体分布在北纬34°附近,即“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800mm年降水量线最为接近,故C对。
故选:C。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了解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位置答题即可。
15.【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知,①图是降水量年际变化图,②图显示的是我国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③图是降水量季节分配图,④图气温变化曲线图。根据题意。
故选:A。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将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直观的方式加以表示。学会了阅读和使用这些资料,就能快捷地了解和比较各地气候的特点。
本题考查了气候资料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16.【答案】B
【解析】解: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我国冬季风的源地在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风从内陆吹向海洋。在它的影响下,气温降低,降水不多。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温热的气流给我国东部和南部带来丰沛的水汽和大量降水。故B表述错误,ACD正确。
故选:B。
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
本题考查我国季风的相关内容,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17.【答案】D
【解析】解:秦岭--淮河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该线以南B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故D正确。
故选:D。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年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等。据B的位置特点解答。
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记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可以采用比较法,提高记忆效率,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8.【答案】C
【解析】解:四幅图中,④图表示的是气温变化;③图说明我国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匀,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②图说明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①图说明我国降水年际变化较大,丰水年和枯水年常交替出现。
故选:C。
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影响最大,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将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直观的方式加以表示。学会了阅读和使用这些资料,就能快捷地了解和比较各地气候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应用,属于基础题,读图解答即可。
19.【答案】B
【解析】解:依据图中夏季和冬季的降水量来看,乌鲁木齐降水少,季节变化小;银川降水少,季节变化大;拉萨降水多,季节变化大,南宁降水多,季节变化大。
故选:B。
降水量柱状图是直观刻画一个地方气候降水分配状况的统计图。它一般是先充分拥有气候统计资料。再根据其数据利用坐标图进行绘制。其步骤是先绘制好横坐标刻画出月份,再绘制出纵坐标,代表降水量。
考查了对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的认识,解答此题关键是看夏季降水量和冬季降水量的差异,难度不大,多以选择、解答形式出题。
20.【答案】C
【解析】解:中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东北部的火烧寮,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557.8毫米,1912年的最高纪录达8409毫米。降水最少的地方则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多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甚至滴水不见。
故选:C。
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
考查我国的降水之最,属于基础题,牢记即可。
21.【答案】(1)400?
?
500?
?
?
?
?
?
(2)东南沿海?
?

(3)大?
?
?
?
?
?
?
?
?
?
???????(4)西南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降水特点、气温特点及影响因素,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降水的特点、气温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1)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最接近,北京年降水量约为500毫米。
(2)读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5)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据此描绘即可,这条等温线在西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西南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比同纬度东部地区低。
22.【答案】乙?
甲?
甲?
乙?
夏?
冬?
大兴安?
阴?
贺兰?
巴颜喀拉?
季风?

【解析】解:(1)读图可得,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乙地,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较短的是甲地,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甲、乙两地中,冬季河流可能会结冰的是甲地,该地冬季气温在0℃以下;热量较充足的是乙地;
(3)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一年中,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最少在冬季,雨热同期;
(4)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甲、乙两地都位于季风区内;
(5)北京属于甲温带季风气候;上海属于乙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答案为:(1)乙;甲;(2)甲;乙;(3)夏;冬;(4)大兴安;阴;贺兰;巴颜喀拉;季风;(5)甲。
(1)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乙地,雨季较短的是甲地;
(2)甲地冬季气温在0℃以下;乙地热量较充足;
(3)甲、乙两地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最少在冬季;
(4)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甲、乙两地都位于季风区内;
(5)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等,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属于中等题。
23.【答案】A?
南?
温暖湿润?
夏(或夏秋)?
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旱涝?
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解:(1)图中所示,A为季风区,B为非季风区。
(2)夏季风分别来自湿热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给亚洲东部和南部带来丰沛的水汽和大量降水,其气流特点是温暖湿润。
(3)①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或夏秋)季。
②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③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旱涝灾害,当夏季风过强,来得早,退的晚会造成涝灾,相反会造成旱灾。
(4)我们学校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答案为:(1)A;(2)南;温暖湿润;(3)夏(或夏秋);东南沿海;西北内陆;旱涝;(4)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一线,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是季风区,夏季风活动不稳定会导致旱涝灾害。
本题考查我国的季风气候的划分及其特点,读图解答即可。
24.【答案】夏?
A?
D?
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A?
D?
夏?
夏季高温多雨?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青藏高原?
地形?
400
【解析】解:(1)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
(2)四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A,纬度最低的是D,由此图可得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就越低,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A,雨季最长的是D。
(3)通过对四城市降水的判读,可看出:我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四城市在降水和气温配合上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
(4)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5)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与图中的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故答案为:(1)夏;
(2)A;D;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就越低;A;D;
(3)夏;夏季高温多雨;
(4)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5)青藏高原;地形;
(6)400。
(1)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2)我国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我国降水分布特点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分配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本题考查了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及我国气温与降水的分布特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第2页,共18页
第1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