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2 14:1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练习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1.“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
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A.蒋介石
B.李宗仁
C.叶挺
D.彭德怀
2.
《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
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A.创办黄埔军校
B.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D.实现全国统一
3.
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
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4.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示意图,关于这次战争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B.国共两党进行合作,形成民族统一战线是前提条件
C.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了全国
D.讨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5.习近平说:“无论是从社会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民主主义者,还是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都体现了他敢于突破局限、不断自我
革新的可贵精神。”材料中的“他”是(

A.梁启超
B.孙中山
C.陈独秀
D.蒋介石
6.
《国民革命歌》(又叫《北伐之歌》),歌词大意为: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国民革命蓬勃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工人武装起义的成功
C.国共合作的顺利开展
D.“五四”运动的胜利
7.
广东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目的是


A.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的统治
B.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C.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8.
1927年2月19日《民国日报》载: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称“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不是士兵的力量。我们在北
伐的时候,在衡阳,在醴陵,在粤汉路,都得着农工运动的帮助,才得很顺利的杀却敌人。”由此可见,北伐战争(

A.消灭了北洋军阀主力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赢得了国民革命胜利
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9.
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创办
D.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0.1928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的途中,被日本人炸死。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这里的“国民政府”是
(
)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伪满洲国
11.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C.土地革命,分田地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2.
“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同年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这正是当年洪秀全的太平军通过的路线,而该军速度是太平军的数倍。”材料中涉及的“军队”和事件指的是


A.湖北新军和武昌起义
B.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C.中国工农红军和长征
D.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13.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①创建黄埔军校
②进行北伐战争
③举行南昌起义
④发动武昌起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两次合作,分别是在北伐战争期间和抗日战争期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C.马克思列宁主义
D.中国共产党的党纲
15.上完《北伐战争》一课,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北伐战争取得辉煌战果,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大体形成四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
)
A.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革命运动转入低潮
16.
孙中山曾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组建中国同盟会
B.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C.创办黄埔军校
D.建立广州国民政府
17.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为了培养政治和军事指挥人才,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曾出任该校政治部主任的是


A.蒋介石
B.廖仲恺
C.周恩来
D.毛泽东
18.
在华外国传教士费吴生曾提到:“北伐战争不仅是像美国南北战争一样的内战,而且是集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及文艺复兴于一身的大运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他认为(

A.北伐战争是一场政治、经济与文化变革
B.中国应召开议会,实现工业化
C.北伐战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D.北伐战争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二、非选择题:
19.
阅读右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合作后创办的哪所军校?
(2)图二是国民革命时期哪次战争的胜利进军形势图?这次战争的首要打击对象是谁?
(3)请说说图一与图二之间有什么联系?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国主义及其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建立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具有被帝国主
义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材料二:
图一:被关押的共产党员
图二:国民党右派屠杀革命志士
(1)根据材料一,说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原因是什么?
(2)北伐的组织者是谁?战争初期主要战场是哪里?
(3)宣言中所指的卖国军阀主要有哪些?“本党”指哪个党?
(4)材料二中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果如何?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因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材料二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室言,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国共两党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主张的?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这次合作建立及破裂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
(3)列举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至少举两例)
(4)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22.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兄弟连心建军校)
材料一:“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的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
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1)材料一中创立的学校指什么学校?该学校创办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兄弟齐心共北伐)
材料二: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兄弟分心成仇敌)
材料三: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
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3)蒋介石最终发动了哪一政变使国共合作破裂?
(追昔抚今来反思)
(4)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为什么最后以失败告终?
第15课
北伐战争
练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C
B
D
D
B
C
B
B
D
序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A
D
A
B
A
B
C
A
二、非选择题:
19.
(1)黄埔军校。(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形势图)。吴佩孚。(若学生答北洋军阀或将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震都列出,也可给分)(3)黄埔军校培养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20.
(1)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军阀的卖国和军阀混战。
(2)广东国民政府;湖北、湖南。
(3)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国民党
(4)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事变,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结果: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
21.
(1)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2)国共两党有共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帝反封统一中国(或统一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或新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蒋介石在上海发动4.12反革命政变。(3)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4)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携手北伐,取得了初步胜利,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加快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言之有理即可)
22.
(1)黄埔军校;作用: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一是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3)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和中国的封建军阀等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懂得不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