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灵山县新洲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灵山县新洲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2 19:4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秋期灵山县新洲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逐渐兴起。这一变化(
??)
A.
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B.
说明中央集权符合礼制
C.
体现了官僚政治的影响
D.
根源于儒家思想的式微
2.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3.下表反映出汉初(
??)
皇帝
相关记载
高祖时
令儒生叔孙通制定一套君臣礼仪以加强他的统治和威严。在其去世的前一年,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
文帝时
学者贾谊的《过秦论》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他建议改正历法、变易服色制度、重定官名,提倡礼乐,削弱诸侯的实力。
景帝时
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
A.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动摇
B.思想文化呈现出活跃局面
C.儒家思想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
D.统治思想实现了由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
4.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
A.
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
B.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C.
汉初“无为而治”思想
D.
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6.下图是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宋人摹本(局部),内容取自佛经故事,描绘的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通过此图可以看出(
?
?)
A.
当时中外文化的交融
B.
宋朝的市民文化繁荣
C.
人民虔诚地信仰佛教
D.
统一的王朝社会安定
7.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
A.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B.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C.
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D.
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
8.
下表体现了中国古代时(
??)
A.
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B.
法律与公德的融合
C.
血缘亲情逐渐强化
D.
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9.“程门立雪”的典故反映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为政以德”“节用爱人”????????????????????????????????B.?“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C.?“致良知”“知行合一”????????????????????????????????????D.?“民贵君轻”
10.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

A.?重视人的内在完美??????B.?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
C.?强调对物理的探究??????D.?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11.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
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1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明清之际,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抨击孤秦陋宋。材料意在说明(
??)
A.时代变迁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
B.儒家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
C.儒家思想继承发扬了传统道德
D.儒学的启蒙作用效果显著
13.
如图是中国某传统戏曲中的脸谱,它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造型艺术,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该戏曲脸谱艺术(
??)
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
标志着戏曲艺术成熟
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14.
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有人评价它: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它”是(
??)
A.民主科学
B.三民主义
C.托古改制
D.中体西用
16.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17.下图为《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示意图。下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促进
B.辛亥革命大力鼓舞
C.国民大革命的影响
D.国共十年对峙推动
18.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C.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D.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
19.毛泽东曾说:“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泽东意在强调(  )
A.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
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
C.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
D.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0.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21.1957年,苏联同意全面援助中国的原子弹研制。但据老同志回忆,苏联部分专家在关键材料的生产技术方面心细如发,不但对于邓稼先等中国专家的问题历来沉默是金,而且每当有甲种分离膜脱落,一定要用磁铁一点点将周边地面扫一遍,保证全部回收。这反映出(  )
A.中苏关系改善推动合作
B.“一五”计划为核弹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C.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D.苏联专家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相当强
22.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该讲话的意义在于(  )
A.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B.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完全形成
C.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3.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一系列谈话。他说:“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断(  )
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2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主要源于(  )
A.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
B.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C.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
D.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
25.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这说明高等教育(  )
A.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B.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践行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D.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
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
分)
材料一
“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清·顾炎武
材料二
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转移人心整顿风俗”的主张。(6
分)
结合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归纳材料二的观点并概述朱熹的历史地位。(8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11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孔子从个人修养的角度强调体育的重要性,把学习射、御、舞当作人自身修养的必备看待,是推行“礼”的工具。这种思想教导人们不要执着地向外开拓,而要潜心自省。人们往往表现为知足常乐、不为人先,影响了中国古代体育注重和谐的整体化伦理。汉武帝之后,大一统思想强调自然界整体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体育观念影响很大。宋明理学很大程度上强化了社会成员的服从意识,俯首贴耳、顺者为孝成为青年人品格的理想要求。对于以“动”为基本特征的体育娱乐活动的发展构成了无形的屏障,这为重文轻武观念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清代忠实地借鉴了宋明理学的做法,在统治者对儒学的极力推崇中,使传统体育观念从文武并重向重文轻武的转变。
——摘编自王京龙《儒学发展对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等
材料二
近代社会,身体改造成了救亡图存的希望所在。1902年,《新民丛报》发表“军国民篇”,掀起了近代中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潮。在军国民主义倡导者的眼中,体育应该直接服务于国家。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显著。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个人意识逐渐觉醒,更加重视身体教育在实现个人幸福与发展上的重要意义。五四运动前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传入中国,其“个性自由发展”的主张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戌学制》,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以育人为目的的身体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近代形式的运动会陆续在中国出现。
——摘编自王勃然等《近代国人体育观念的变迁》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传统体育观念的特点。(10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体育的发展,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15分)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ADCDD
6—10:AAABA
11—15:BADBD
16—20:DADCB
21—25:CCDDA
1.
A从材料中“礼不下庶人”到“礼崩乐坏”和“以法治国的学说逐渐兴起”,可得出这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官僚政治”材料中不能体现,C项错误;D项表述中“式微”是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这与史实不符,排除。
2.D
3.C
4.
D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和所学知识可以推断此言论属于“天人感应学说”,此学说体系是西汉儒学董仲舒提出成为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基础,故D项正确。
5.D
6.A
根据材料中《送子天王图》内容取自佛经故事,而通过画面看,明显受中国服饰等的影响,这体现出中外文化的交融,故A项正确;《送子天王图》是唐朝吴道子的人物画,并未反映出宋朝市民文化,故B项错误;单纯从此图无法看出信仰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当时国家的统一等信息,故D项错误。
7.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因此根据材料“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可知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影响,A正确;儒家思想不能作为医学的理论基础,B排除;C说法明显错误,医学的主要目的是治病救人,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8.
A
古代的法律条文禁止亲属之间的检举揭发,不准相互告状,并处以重刑,这种做法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法律与儒家伦理道德的融合,不是法律与公德的融合,故B项错误;血缘亲情逐渐强化与表格内容体现的儒家伦理的法律化不符,故C项错误;表格信息无法体现等级秩序日趋固化,故D项错误。
9.B
10.A
11.B
12.A
13.
D
“寓褒迈、别善恶″说明京剧借助表演形式宣扬善的一面,体现岀京剧的教化功能,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三纲五常等伦理秩序,故A项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出现,而不是京剧,故B项不符合题意;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造型艺术,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不是人物的心理变化,故C项不符合题意。
14.
B
材料中强调这种觉醒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结合所学知识,在英国人的枪炮之下,魏源、林则徐等人开始开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B正确;工商皆本思想与民族生存没有联系,A错误;洋务运动发生于1861年,不是“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排除C;新文化运动时期不是“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时期,排除D。
15.D
16.
D
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
17.A
18.D
从题干中“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权思想,西方国家并不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故A.B项错误;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题干中孙中山虽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但无法看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故C项错误;由题干中“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的信息可以看出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的,故D项正确。
19.C
材料强调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关系,没有涉及革命领导权,故A项错误;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故B项错误;材料“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因此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还未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D项错误。
20.B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故A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故B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合,故D项错误。
21.C
据材料苏联虽然全面援助中国的原子弹研制,但却牢牢掌控着关键材料的生产技术,这说明面对技术封锁,关键还在于自主创新,故选C项;材料强调苏联技术封锁的启示,而不是中苏关系改善推动合作,并且1957年前中苏关系一直友好,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苏联技术封锁的启示,不涉及“一五”计划为核弹研制奠定技术基础问题,排除B项;材料是苏联专家的技术封锁而不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排除D项。
22.C
根据材料“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结合所学,该会议处于改革开放的前夕,这段讲话意在解放思想、推动社会改革,故选C项;新中国建立初期,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索,排除A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排除B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排除D项。
23.D
材料讲述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部分内容,在谈话中他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中共十四大上才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故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已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材料表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已比之前更进一步,故B项错误;1987年中共十三大已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间不对,故C项错误;材料中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也要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优势,这一系列讲话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故D项正确。
24.D
材料中主要谈及是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变化,没有涉及国际形势变化的信息,故A项错误;“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不是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变化根源,故B项错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一直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没有改变,故C项错误;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发展是硬道理”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变化说明中共对社会主义道路认识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故D项正确。
25.A
据材料“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的数据可以得出高等教育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故A项正确;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故B项错误;践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早在1995年就提出来了,故C项错误;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符合史实,但材料说的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故D项错误。
26、(1)主张: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6分)
(2)观点: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4分)
地位: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4分)
(3)表现:通过1982年宪法,提出依法治国,并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6分)
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分)
(1)特点:
①具有强烈的人文内涵和道德意识;
②注重实用性;
③注重和谐,淡化竞争意识;
④强调整体,忽视个体;
⑤与儒学发展紧密相连;
⑥从文武并重向重文轻武转变。(任意5点得10分)
发展:①军国民体育思想兴起,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②个人体育意识觉醒,重视身体教育的重要意义;
③学校体育兴起;
④近代形式的运动会出现。(8分)
因素:①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思想兴起;
②中华民国成立,政府的政策支持;
③新文化运动等的促进;
④西方思想的传入。(7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