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二
地理学科模块试卷
(完卷60分钟
满分
100分)
班级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图1是一位地理学者在某地(64°W,40°30′S)拍摄的太阳刚好在海平面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1~3题。
(
图
1
)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
A.1月1日
B.4月1日
C.10月1日
D.7月1日
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
A.西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东北方
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
A.10小时
B.14小时
C.13小时
D.11小时
雷暴是暖湿空气在不稳定环境中强烈上升形成的,常伴有闪电等天气现象。某年7月18日,有雷暴越过洪泽湖,历时约1小时,雷暴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雷暴强度与闪电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图2示意该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时闪电发生的时空分布状况。据此完成4~5题。
(
图
2
)
4.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的方向是( )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5.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其强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摩擦力小
B.热量得到加强
C.水汽得到补充
D.空气对流减弱
图3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
图
3
)
6.M地气温最有可能是( )
A.
12
℃
B.16
℃
C.22
℃
D.28
℃
7.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洋流
8.图示季节,影响圣地亚哥的大气环流是( )
A.东南信风
B.东南季风
C.盛行西风
D.副热带高压
沙丁鱼喜冷水,以浮游生物为食,厄加勒斯浅滩是南半球沙丁鱼的主要聚集地。每年5~7月,当一股低温沿岸流从厄加勒斯浅滩沿着非洲大陆东南海岸向北流动时,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就顺着洋流迁徙到德班附近的海域产卵。图4示意沙丁鱼迁徙路线。据此完成9~11题。
(
图
4
)
9.图示海域海水温度差异的最大值接近( )
A.9
℃
B.10
℃
C.11
℃
D.12
℃
10.每年5~7月,非洲大陆东南海岸出现北上低温洋流的原因有( )
A.东南信风带北移
B.西风漂流势力增强
C.副热带高压带南移
D.本格拉寒流势力减弱
11.当沙丁鱼北迁时( )
A.巴西草原草木茂盛
B.意大利首都罗马进入雨季
C.我国东部河流正值枯水期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图5左图示意黑龙江省多年平均秋季初降雪实际日期减去9月1日的差值分布,图7右图示意黑龙江省多年平均春季终降雪实际日期减去2月1日的差值分布。据此完成12~13题。
(
图
5
)
12.图中
M
地多年平均积雪日数可能为
A.275日
B.188日
C.163日
D.127日
13.影响黑龙江省积雪日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地势
图6示意某年7月,某远洋运输公司货运航线(箭头代表船航行方向),完成14—15题。
(
图
6
)
14.该公司货轮运输过程中比较节省动力的航段为
A.天津→香港
B.横滨→宁波
C.曼萨尼约→釜山
D.巴尔博亚→圣地亚哥
15.卡亚俄→圣地亚哥航段附近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使沿岸地区降水增加
B.冷暖水交汇,形成渔场
C.使船只航行污染程度加剧
D.使沿岸热带沙漠带呈南北延伸状
西溪河属乌江水系,为六冲河左岸一级支流。为解决附近农村生活用电,1986年在西溪河上建设小型水电站工程——西河水坝,采用浆砌石筑坝,坝体高而薄。2013年西河水坝被爆破拆除,拆坝3年后,河道形态趋于稳定。读图7,完成16~18题。
(
图
7
)
16.西溪河
A.属于内流河
B.
冬季出现凌汛
C.流量季节变化大
D.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17.西河水坝被拆除3年后,原坝址的上游河段
A.两岸侵蚀严重
B.流速加快
C.主河槽淤积
D.河水变清
18.推测西河水坝被拆除的直接原因是
A.流量减少,发电能力减弱
B.库区岩溶发育,难以蓄水
C.修复生态,改善人居环境
D.坝体老化,出现安全隐患
图8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mm/h)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19~21题。
(
图
8
)
19.关于地表径流量、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地表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 ②地表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
③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 ④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降雨强度为40
mm/h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量少
B.降雨历时短
C.地表崎岖
D.下渗量大
21.降雨强度为140
mm/h时,降雨历时约35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质变松
B.土层变薄
C.流量变大
D.流速变快
图9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他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认为,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而形成的。读图回答22-23题。
(
图
9
)
22.此处
( )。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C.位于板块内部
D.位于美洲板块
23.下列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年龄分布情形的是
( )。
图10示意我国某河段河谷横剖面,
T1~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一种阶梯状地貌),该阶地是原为洪水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后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的。读图完成24~25题。
(
图
10
)
24.
图示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A.流水沉积→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B.
流水沉积→地壳上升→流水侵蚀
C.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沉积
D.
流水侵蚀→地壳上升→流水沉积
25.
该河段在阶地形成过程中
A.
河谷不断拓宽变浅
B.
不受风力侵蚀的影响
C.
东南岸以沉积为主
D.
水流速度呈变快趋势
蛇曲是在河流作用下形成的像蛇一样弯曲的地貌景观,它通常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延川县也有规模宏大的蛇曲群。该地有多条东西向断裂发育,河流南北两侧植被差异明显。图11示意延川县附近黄河某段蛇曲群。据此完成26~27题。
(
图
11
)
26.延川县黄河蛇曲群的形成过程是( )
①岩层东西向断裂发育 ②河流沿裂隙侵蚀形成河湾
③地壳受内力作用抬升 ④河流下切侵蚀使河床下降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27.图中甲地比河对岸植被茂密,因为甲地( )
A.蒸发较少
B.光照充足
C.水源丰富
D.土层较厚
图12为某区域等高线和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28~30题。
(
图
12
)
28.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9.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光照
C.热量
D.水分
30.该山脉可能位于( )
A.亚洲大陆东岸
B.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C.南美洲南部西岸
D.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
互花米草是一种适应海滩湖间带生长的耐盐、耐淹植物。由于互花米草植株高密、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在海滩湖间带可以形成强固的草滩。20世纪90年代,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图13示意崇明岛位置。读图,完成31—33题。
(
图
13
)
31.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泥沙淤积
B.保护海岸滩地
C.增加植株密度
D.形成沿海草滩
32.引种后互花米草在东滩迅速扩张并成为优势植物,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互花米草根系发达
B.东滩沙性土质肥沃
C.东滩生长环境优越
D.互花米草植株高大
33.互花米草在东滩迅速扩张,对当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东滩面积不断扩大
C.潮间带植被增加
D.海浪侵蚀海滩减弱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图14为“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34~35题。
(
图
14
)
34.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海拔段是( )
A.700米
B.1300米
C.2000米
D.2200米
35.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A.气温低,冰川广布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降水少,水分不足
D.坡地面积小,热量条件差
二、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
(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的翁丁村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原生态佤族村,原始的村落、独特的文化,勾起不少游客前去体验。在国家推行企业扶贫计划背景下,总部位于上海的某企业对口帮扶沧源县进行旅游景区规划,欲将翁丁村打造为旅游示范村:在保留古村落原始风貌开发成旅游景区的同时,为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在新址营造新村,村民白天回老村“上班”,夜晚回新村歇息;指导村民开发和设计佤族服饰;修建沧源县机场,将昆明到翁丁村的行程从原来的十几个小时缩短到两个多小时。
分析上海对口企业帮扶翁丁村所做的旅游景区规划的合理性。
37.(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海螺沟大冰瀑布(下图)位于海螺沟冰川的上端,最高点的海拨为6750米,而最下端的海拨高度仅为2850米,是一个巨大的陡壁。当冰川运动到这里,便成瀑状下降,形成一个巨大的固体冰坝。大冰瀑布高1080米,宽1100米,是我国最高最大的冰瀑布,仿佛从蓝天直泻而下的一道银河,像顶天立地的巨大银屏,屹立在冰川上。
指出到该地旅游欣赏冰瀑景观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38.(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土壤可以定义为一层包含有机质(死亡的植物和动物)、无机质(风化的岩石物质)、空气和水的细粒物质。土壤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分析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答案
1.D
2.D
3.B
解析:太阳在海平面不是日落就是日出。通过计算,得出当地地方时是7点,判断为日出,当地昼长为10小时,夜长为14小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且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根据对称原理,北京白昼约为14小时。
4,C 5.D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最早发生闪电的时间段是14:00~14:15,闪电发生区域主要位于洪泽湖东岸;最晚发生闪电的时间段是14:45~15:00,闪电发生区域主要位于洪泽湖西岸;14:15~14:45发生闪电的区域主要位于上述两区域之间。因此可推断此次雷暴天气系统是由东向西过境洪泽湖的,故选C。
第5题,读图可知,此次雷暴天气系统由东向西过境洪泽湖后,发生闪电的次数明显减少,发生区域明显缩小,主要是受水的热容量大的影响。夏季洪泽湖水域增温比周边陆地慢,为冷源,雷暴天气系统移动到洪泽湖上空时,受洪泽湖降温作用影响,空气对流减弱,D对。湖面摩擦力小、水汽得到补充和热量得到加强等,应该有利于增强雷暴天气系统的活动强度。
6.B 7.C 8.D
解析:第6题,M地位于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区,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M地附近等温线气温值应为20
℃,M地海拔更高,气温应低于15-20
℃。
第7题,甲、乙两地纬度位置很相近,气温受纬度影响造成的差异很小,A错;甲地位于内陆,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气温较高;乙地位于沿海,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气温较低,因此甲、乙两地的气温差异主要受海陆差异的影响,C对。甲、乙两地都位于平原上,地形差异很小,B错。甲地处于内陆,几乎不受洋流影响,而乙地位于沿海地区,受巴西暖流影响,但乙地气温却低于甲地,说明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不是洋流性质,D错。
第8题,结合上题分析,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因而可知图示的月份为南半球夏季,圣地亚哥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 10.B 11.D
解析:第9题,图示海域水温最高值出现在大陆东部,为24~25
℃,水温最低值出现在大陆西部海域,为14~15
℃,水温差值为9~11
℃,所以图示海域水温差异的最大值接近11
℃,C选项正确。
第10题,每年的5~7月份,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偏北,图示海域受西风带控制,盛行西北风,促使非洲大陆东南海岸低温洋流北上,B选项正确;5~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C选项错误;东南信风带位于赤道低压带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之间,所以该纬度不受东南信风带影响,A选项错误;本格拉寒流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对非洲大陆西南海岸影响小,D选项错误。
第11题,沙丁鱼北移的时间是每年的5~7月份,此时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A巴西草原草木茂盛
,位南半球夏半年,A选项错误;意大利首都罗马位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夏季干旱,B选项错误;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季降水多,正值丰水期,C选项错误;亚欧大陆夏半年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北)凸出,D选项正确。
12.B,13.B
解析:左图,用小于小的判断,数值42-46之间,对应日期为10.11-10.16之间。右图用大于大的判断,数值77-81之间,对应日期为4.17-4.21,估算,B最接近。积雪空间分布规律为由南到北增多,所以是纬度因素。
14.C
15.D解析:根据洋流流向判断,曼萨尼约→釜山顺着北赤道暖流和日本暖流。秘鲁寒流使得沿岸沙漠气候南北延伸。
16.C
17.B
18.D,
解析:位于云贵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量季节变化大。根据河道断面形态图,河床变深,下蚀增强流速加快。根据材料,“采用浆砌石筑坝,坝体高而薄”,说明经过30年左右,大坝已经老化,有安全隐患。
19.C 20.D 21.B 解析:第19题,读图可知,降雨强度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大,①对,②错;降雨强度越大,侵蚀产沙量越大,③对,④错。C正确。
第20题,喀斯特地貌区多漏斗、落水洞,地下多溶洞和暗河,降雨强度为40
mm/h时,地表水下渗多,地表径流量少,D对。泥沙量小是径流量小和降雨强度小共同造成的,A错;降雨强度较小时,降雨历时长,地表径流量也很少,B错。地表崎岖时地表径流不易下渗,汇流速度更快,地表径流量可能更大,C错;
第21题,据图可知,降雨强度为140
mm/h时,降雨历时35分钟,侵蚀产沙量减少,主要原因是土层变薄,无土可蚀,故选B。
22.C
23.B
解析:根据材料,夏威夷是太平洋板块内部。热点位置不变,岛屿4先经过热点,形成火山,年龄最老。
24.B
25.D
解析:24.B,要认真审题,“该阶地是原为洪水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后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的”,先是流水沉积因为是河漫滩,之前是在洪水位下现在的洪水位上,说明地壳上升,最后是流水侵蚀。
25.D,图中可以看出,A、C选项是错误的,B与材料无关,是干扰选项。D正确。因为阶地形成过程中,河床变窄,流速加快。
26.B 27.A
解析:第26题,依据“通常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可判断应先在黄土高原表面形成河流,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而形成;注意图中信息“有多条东西向断裂发育”,则河流是在断裂处发育而成;故形成过程为①②③④。
第27题,该地位于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植被长势受水分影响较大。由等高线可知,甲位于背阴坡而蒸发较少,而河对岸位于向阳坡而蒸发强。
28.A
29.D
30.C,解析:西侧基带是落叶阔叶林,说明在温带。东侧山麓是荒漠,对应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坡同海拔植被分别是落叶林和荒漠,是水分导致的差异。南美洲西海岸安第斯山脉,具有这个特征。
31.B
32.C
33.A,
解析:根据材料,最初引进是为了保护滩地不受侵蚀。成为优势植被是因为这里的生长环境符合互花米草的生长特点。生物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B不是不利影响。
34.B 25.D
解析 第34题,根据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可知,在1300米附近物种丰富度最高,B正确。
第35题,由图可知,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为太白山的山顶区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少,光照时间较长,但并非冰川广布;从图中可读出3500~3700米海拔段坡地面积小,物种的丰富度也受影响,从图中无法判断该海拔段阴坡面积大小,所以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是坡地面积小,热量条件差,D正确。
36.
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可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2分);村民白天回老村“上班”,增加收入(2分),同时保护村落的生命力(2分);开发旅游景区特色产品,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2分);改善翁丁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条件,缩短游客旅程时间,减轻旅程疲劳,增加客源量(2分)。
37.
准备好足够的保护装备如绳索、手杖等,以防在冰雪中滑倒
(2分);属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
(2分);日照强,紫外线强,需带防晒霜、遮阳伞等
(2分);冰雪反射阳光较强,请戴墨镜保护眼睛
(2分);高山气候易变,请注意携带御寒防雨衣物
(2分)
38.
温度影响植被生长季的长度,植被腐烂速度(2分)。降水总量和强度影响生长植被类型(2分)。水热条件及其配合情况,影响枯枝落叶量,微生物活动强度,影响腐殖质数量,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土壤肥力。(3分)。气候中水分(降水、蒸发)和温度,直接影响风化作用强弱,影响无机质含量(3分)。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