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2 15:41:06

文档简介

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
2019级
朕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
题,9分)
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6.(6分)
集体先于个人”的思想,构成了成功遏制疫情的先决条件
分)
顽强和坚韧的品质,极强的学习能力,有助
寸疫情的挑战。(2分)
性思想,天、地
思想,可以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做出新贡献。(2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张票到两张票,由抢
售票员
家到回家,情节曲折有致;(2分
乎意料的情节安
物形象和小说主题;(2分)
这样安排富有吸引力,增强小说阅读兴趣,发人深
6分)
推动情节发展。以书包为情感出发点,推动了抢票、让票情节的发展;(2分)
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了两位
的父爱;(2分
③突出主题。既歌颂了伟大的父爱
的温暖。(2分
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扫
就纵情喝
累”翻译成“多次或屡
分,“摈”翻译成“排斥”1分,句子大意通顺2分)
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
称为“元白”
成“友好或交好”1分,“胶漆”翻译成“
难苦恨繁霜鬓”一诗兼有对国运和自身命运的慨叹和感伤之情,本诗也有这两种情感
②感叹自身命运:表现在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沦落异乡的凄
催”字使人觉得光阴荏苒、时光催
落之意
③对时局的担忧和百姓的关

战事不
姓凄惨的现实,体现忧国忧民
怀。尾联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
(评分建议:一点2分,每点内概括与分析各1分)
篇名句默写(本题
题,6分)
流争喧豗咏崖转石万壑雷
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心秋月

林”是医学界或医家的代称,典
时期名医董奉,他隐居庐
求病患者栽种杏树,积年蔚然成林
坛”是教育界的代称,相传
树下设坛讲学,后泛指
授徒讲学的场所,应改为“杏林
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
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
应改为“感念
4)“家严”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应改为“令尊”
应改为“小女
21.(6分
每人能列出探视人物1分:说明关
简析探视心理1分
参考示例
环,是可能成为小妾的人,对贾宝玉挨打是心痛真关
是可能成为宝玉正房
对贾宝玉高调张扬的关

对贾宝玉低调含蓄真情的关
贾宝玉嫂
宝玉是正常客套
宝玉长辈,是出自长辈对晚辈的亲情的关
贾母打发

长辈对晚辈的亲情的关
登媳妇和郑好时媳妇
人,是对未来
性的关
文(60分
评分标准
类文:53分以上,立意正确
明确,见解独到,结构清晰,论据充分,说理清晰
类文
分,立意正确,观

解,结构清晰,论据较为充分,说理清晰
类文
47分,立意正确,观点明确,见解一般,结构不太清晰
不够充分,说理较为模糊
四类文
意较为正确,观点不太
见解,结构不清,论据缺乏,说理空洞
糊不正确
类文:35分以下,立意错误,不符合议论文文体特征
不足,每
围绕“珍惜粮食”立意,写节约、反对舌尖上的浪费都是正确立意。能结合时代要求深入思考,
浪费的严
约的重大意义的立意,无疑是好的立意,应考虑在一二类给分。只是

要浪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缺
解和深度思考的文章,都只能在50分以下评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度上期高中2019级期中联考
语文
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
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木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以“道”开篇,以带有童话气息的浪漫艺术想象,立体、新颖、独特的思
方式,创设了一个“道生

生万物”,即“道生万物”的“道
的世界”。从而构建了一个关于宇宙、人生、社会的思想模型,试图为现实世界找到
个出路,设计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
”作为体现道家哲学核心价值的观念,
要置于现实世界(客观),特别是“道的世界”(思想)去认识
现实世界里,“自然”指在“一阴一阳之谓道”运动变化中形成的“穹,苍苍,天
即天地万物。具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物性”(客观存在)
无所谓积极、消极。自然与人是组成“世界”的两种“要素”,两者“独与天地精神往
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相互尊重、共在、并存、互倚、欣赏,便达到了“天地与我并
生,而万物与我为
天人和谐的境界
道的世界”里的“自然”,历来理解、阐释纷纭。郭象注《庄子》以为“自然即
物之自尔耳”,后学如张岱年概括为“自己如此”。陈鼓应认为,老子提出“自然”观
念,“来说明不加一毫勉强作为的成分而任共自由伸展的状态”。细读《老子》《庄子》
本,笔者认为:“自然”是指在符合正常、合理天性,即“本来如此”基础上,经过
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应该如此”过程,自然而然达到“果然如此”的结果,由此就
实现了
自然”便是“顺性命之理
可分别从天地
面予以说
社会三个方
天地而言,指在“天道自然”变化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各随
高中2019级语文试题第1
天性,适得其然,和谐生
成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自我圆满系统。即《老子》
所言:“夫物芸芸,各归其根
根曰静,静曰复命
就人而言,主要表现为两个层
。第一,满足与生俱来的衣、食、住、行之类原始本能与“天然”物质、生理需求。
如《老子》中“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日”之“腹”,《庄子》中“不知吾所以
然而然,命也”,都指民众“织而衣,耕而食”之类的“常性”。第二,满足人在成长、
发展过程中,基本、正常、合理的精神、心理要求。首先希望“长生久视”。《吕氏春
秋·重已》有言:“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高诱注:视,活也。),即美慕天
长地久,感叹“吾生也有涯”的人生短暂,体现着对生命的肯定与珍惜。其次体现为“七
情”“六欲”。天生的正常“情”“欲”,“虽神农、黃帝,其与桀、纣同”,不分“好”
或“坏”。就社会而言,主要是“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摘编自裴登峰《道家彰显人的价值与意义》)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是反映道家哲学核心价值的概念,要把它放在“现实世界”去认识
从现实世界看,自然指天地万物,有其运行变化的规律,无所谓积极和消极。
C.在道的世界里,作者综合了郭象和陈鼓应的观点,提出了自己对自然的理解
D.“七情”“六欲”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人的“情”“欲”没有好坏之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重点论述了“道的世界”中的“自然”,分天地、人、社会予以阐述
B.作者按本来如此、应该如此、果然如此、自己如此四个阶段来诠释“自然”
C.文章引用《吕氏春秋·重己》,证明顺性命之理,需满足正常的物质需求。
D.作者认为“自然”就是“顺性命之理”,道家思想彰显了人的价值与意义。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道家的观点,自然与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
B.顺性命之理,就要随天性、循规律、利事物,使事物朝着健康有利方向发展
C.道家提倡顺乎自然实现“自己如此”,所以人只需完全顺从并回归自然就好
D.就社会而言,为政者应顺民情、合民意、遂民愿,使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类正在经受一场百年一遇的灾难,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迄今全球确诊病例超
过259万人,死亡人数超过85万。面对疫情,有识之士都在思考当下和未来。北京师范
大学特约研究员薛晓源,德国著名汉学家施寒微,德国第一位撰写王阳明哲学研究专著
的哲学家巴拓识,就“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抗疫与世界”展开了对话。
高中2019级语文试题第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