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21届高三11月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绍兴市2021届高三11月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2 20:10:18

文档简介

2020年11月绍兴市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
28.(1)技术: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2分)意义: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
印制效
齐、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3分
历史参孝答案与评分标准
(2)主张:天行有常(或制天命而用之)。(1分)继承:自然运行有其客观规
类要遵循客观规律(或
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1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项中只有
物质运动规律的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反对在“势之必然”的历史运动之外谈论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天命”、“神道”、“道统”对历史的
题号
)选择①:庄子:提出“齐物”思想;只有做到“齐物”,才能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

题号
境界
舒:天人感压
受命于天(或君权神授
天理(或

便是
便是宇宙”。(6分
择⑨:长堿: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当地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取得协调一致

C
微星
天,为众星所环绕,是天帝居住
称为“紫
为天
其宫殿也称为“紫宫”,因不许
称为“紫禁城”。皖南古村落:选址背山面水」
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利用自然水系营
(6分)
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
展独
建立抗
法国结盟,将美英战争扩大为国际性的战
美人民

(或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3分)战例
关大捷;百团大
战:(美英战争扩大为国际性的战争
完全陷于孤立;(美
迫使康华利将
得约克镇大捷。(3分
2)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或新民主主
)。(1分)举措:开展延
2)孤
内涵:不要感
「地同外国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或
整风运动(或反对宗派主义);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或
不与欧洲国家结盟或冲突)。(1分)原因:美国是共和国,欧洲是君主国;专心国内经济发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
委员会,使党达
展;从欧洲战争中获取好处。(3分
(3分)意义: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
设想:成立国际联
分)目的: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
政治基

举措:通过新的《中立法》:通过《租借法案
或发表《大西洋宪章》)
现多极化
签订莫斯科
书》:签署《联合国家宣
或建立反法西斯联盟)。(3分
成;日本成为世界
(腾飞);不结盟
兴起。(4
即得3分)
(2)因素: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或指令性经济的垮台;或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
体制);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组织的推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方式的发展。(3分)原
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
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垄断商品、金融、科技市场
通过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压低初级
段,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
成理者
得分)
历史答案2020年
11月绍兴市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0页,选择题1-6
页,非选择题6-10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4
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面对战国时期的社会现实,墨子有感而发曰:“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
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为改变这一社会状况,墨子主张

尚贤尚同

节用节葬

非乐非攻

超越功利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右为某文物图。据图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与之不相符.的是
(


)
A.育蚕丝织技术的萌芽
B.比较成熟文字的出现
C.丝纺织绸技术的发展
D.祭祀蚕神的社会信仰
3.史载,有朝廷曾发诏令曰:“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
之,傅纳以言。”以“贤良方正”为标准的选官方式
A.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之内
B.形式多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
C.体现民意并且具有开放特征
D.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4.对于宋代立国之初形成的制度,南宋初年有人评价说:“枢密院调发军马,而三省不知;
三省财用已竭,而枢密院用兵不止”。此评价说明该制度的实施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防范了宰相擅权
C.强化了君主权力
D.存在着分权弊端
5.论及中国古代某著名书法家,有书论家赞誉其“以‘二王’为根基,又精通诸家笔法,‘自
欧、虞、颜、旭、素以至苏、米、黄、蔡,各用古法损益,自成一家’。下列书法作品,属于这位书法家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先秦时期,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贯穿于整
个中国历史,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文化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观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项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作为礼制象征的商周青铜器
故宫中轴线上与两侧建筑的分布
平遥古城古民居的布局设计
黄宗羲君臣“共曳木之人”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16世纪前后,有人记述说:“富市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
盐为业,藏襁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这一记述表明当时
A.繁荣的商业中心开始出现
B.商人远行贩运活动异常活跃
C.辅助性经营生意十分兴隆
D.私人商业资本已经相当雄厚
8.论及清代科技文化的发展,有学者注意到:“在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清朝文
化处于低谷。不过,在当时较为严峻的社会环境中闪现出的一些文化成就,犹如凌寒独开
的梅花,越发显得可贵。”下列项中,属于清朝“闪现”的“文化成就”是
使用铜活字印刷《古今图书集成》
描募人情世界的小说有更为成功的表现
徽戏进京,京剧艺术特点已形成
中国人自己摄制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历史试题卷
第1页(共10页)
历史试题卷
第2页(共10页)
9.下表为《1842-1913年中国机械进口费用值(单位:海关两)变化表》。该表数据的变化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时间
费用(单位:海关两)
时间
费用(单位:海关两)
1842年后
19万(总计)
1895-1899年
200万(年均)
1860年后
30万(总计)
1909-1913年
700万(年均)
1894年
112万(总计)
/
/
A.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逐步扩大
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C.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有所恢复
D.传统手工业基本被机器生产所取代
10.有学者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该学者旨在说明近代中国的“先觉者”们

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而觅路前行

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过程

孤独而行,缺乏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解决了“历史向何处去”的历史课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谈到孙中山与陈炯明“冲突”的原因,当时有人指出:“孙文与陈炯明的冲突是一种主
张上的冲突。陈氏主张广东自治,造成一个模范的新广东;孙氏主张用广东作根据地,做到统一的中华民国。”孙中山与陈炯明的这一“冲突”导致
A.二次革命失败
B.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C.护国运动失败
D.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12.对于20世纪初留学日本的秋瑾,日本学者松本龟次郎曾有这么一段描述:“肤色白皙,
眼睛细长,体格稍瘦。上身着黑色和服单衣,下身穿着当时甚为流行的紫色裤裙。缠足,日本的束发,莲步璃跚,每日往来学校,不曾缺次。”该学者的描述反映了当时中
国在日留学生
①改变传统的良好愿望
②文化交流的多元选择
③土洋并存的时代特色
④摒弃传统的实际行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解放战争时期,右图中①-④四个地点相继发生的事
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产生了重大影响。据
图并结合所学解读,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①地—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②地—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C.③地—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D.④地—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14.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蒋介石集团积极准备反攻大陆,提出了“一年准备,二年反攻,
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目标。为了惩罚国民党军队长期对大陆东南沿海的挑衅行为,人民解放军于1958年起开始对国民党军金门防卫部和炮兵阵地等重要目标进行炮击。对
这一事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了蒋介石集团分裂国家、谋求独立的意愿
B.对金门岛军事目标的定期炮击前后持续了20年
C.《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停止对金门岛屿的炮击
D.停止炮击金门意味着大陆武力统一方式的放弃
15.论及邓小平著名的“南方谈话”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生活在邓
小平‘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其中处在这条“延长线”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B.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16.罗马帝国前期的著名法学家盖尤斯指出:“所有受法律和习惯调整的民族,他们一方面
遵守自己的法律;另一方面遵守为全人类所共有的法律。……如此,罗马人民部分地由
其自己的法律调整;部分地由全人类共有的法律调整。”从罗马法演进历程看,下列项
中与之吻合的是
A.依靠习惯法调整社会关系
B.制定成文法保护平民权益
C.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D.西塞罗发展了自然法思想
17.佛罗伦萨意为“鲜花之城”,其中最大、最美的一朵当属“文艺复兴之花”——也是世
界上色彩最炫丽、被誉为“世界最美大教堂”的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为提高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声誉而建
鼓座之上有规模巨大的大圆顶覆盖
有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壁画《创世纪》
彰显了勤勉和力量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根据他的设计,必须沿河盖上一栋房子,
安上多台纺纱机,由水车产生的动力转动。但这种机器较为庞大和昂贵,家庭生产使用已不可能。这种机器
A.结束了当时生产对传统动力的依赖
B.推动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的产生
C.限制了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和推广
D.促成了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广泛开展
19.费尔巴哈的哲学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开始的。他曾说黑格尔的根本错误在于“将第二性的东西当作第一性的东西,而对真正第一性的东西或者不予理会,或者当作从属的
东西抛在一边”。1841年,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等著作的发表,意味着他与黑格
尔哲学的彻底决裂。下列项中,与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
《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给马克思以巨大影响
马克思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标志着马克思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在近代西方代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一国家下议院的立法权实际上受到严格
的限制。在政府的支持下,代表上层而不是代表老百姓的上议院变得越来越重要。他
们奉行的信条是:只有最高统治者才有实权统治这个国家。据此推断,这一代议制特
点曾存在于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1.论及牛顿科学成就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有学者指出:“牛顿确立的新规范不仅是近代科学革命的顶点,而且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深刻的革命,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
物理学范围。”该学者的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近代科技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推进作用
B.牛顿定理对其它自然学科的深刻影响
C.牛顿科学精神对启蒙运动的促成作用
D.经典力学为相对论创立奠定理论基础
22.右边是一幅题为《友谊链》的漫画,从一个侧面
反映了一战爆发前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该漫画描绘的是
A.欧洲国家对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争夺
B.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C.巴尔干半岛民族关系日益复杂的情形D.一战主要参战国如何卷入战争的过程
23.论及二战后“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有学者分析指出:“用意识形态的陈腔滥调掩
盖强权政治的实际目的,这是冷战的一个特点。”“冷战”的这一特点最明显地表现

A.关贸总协定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建北约组织
24.有“铁娘子”之誉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连续三届执政,时间长达11年之久,对有限重
振英国经济做出了贡献。但也有人认为撒切尔夫人代表了大英帝国的余威,她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下列项中,能佐证这些观点的是

改行实施货币主义政策

实行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

开始成为欧共体成员国

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法国史学家古朗士向法国学生讲早期法国制度史,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他立刻说:“请
不要为我鼓掌,不是我在向你们讲话,而是历史通过我的口在讲话”。他认为历史学家应当做到使他的读者永远不要知道他是共和主义者还是君主主义者,是自由主义者还是保守主义者。他的名言是:“确有历史和哲学,但是没有历史的哲学”。古朗士意在说明
A.历史专业的自主权只能靠参与理论与观点才能获得
B.客观而谨严的事实的陈述是历史编纂学的最高原则
C.只有现在生活中的兴趣才能使人去研究过去的事实
D.研究历史应该将过去和现在,历史与哲学结合起来
非选择题部分(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彭真在总结晋察冀的经验时曾谈到:“敌在战略进攻阶段疯狂地前进,尚未照顾到其
后方,在各重要点线之间空隙很大。旧统治崩溃了,敌后新的统治十分松懈,或尚未建立。”毛泽东也观察到:“由于日本占领军人数很少,日本人不能掌握所占领的土地。他
们的部队通常只部署在铁路沿线的居民点和城市中。而农村几乎全部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关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毛泽东还有进一步的论断:“一是辅助正规战,二是把自己也变为正规战。”
——摘编自黄道炫《抗战初期中共武装在华北的进入和发展》等
材料二
毛泽东在延安时花在哲学上的工夫,推动了他向“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方向前进
了一步。……这里有一个政治上的必要条件,是党要成为有纪律的组织,党员都接受党的路线,党员都靠得住,能按照给他们的指示办事。国民党吃了很厉害的宗派主义的亏。共产党的组织小些,他们能排除宗派主义而取得成功。中共的成功依靠党的积极分子的
一致性,他们一定要在理智上深深相信党的路线的智慧。路线的正确性一定要用理论原则和实际行动来证明。
——摘引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历史试题卷
第5页(共10页)
历史试题卷
第6页(共10页)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针对日军“各重要点线之间空隙
很大”这一局限而实施的军事对策,并列举中国共产党“一是辅助正规战,二是把自己也变为正规战”的两个典型战例。(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延安时期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最重大的
理论成果,并概述中国共产党为在思想上实现“党的积极分子的一致性”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其意义。(5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尽管如此,中苏间的紧张关系,再加上东方阵营中的震动,意味着作为整体的世
界正在放弃两极性,而像一位意大利共产主义者所称的那样,走向“多中心主义”。冷战简单极化关系的放缓实际上是令人惊讶的。……巨大的转变已经发生,自那时起不可逆转的事情正在进行。……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冷战世界秩序出现了新的挑战,在世界均势格局中有了明显的暗示。
——改编自罗伯茨《全球史》
材料二
到20世纪末,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在前共产主义
国家,指令性经济的垮台终结了它们与外部世界的隔绝,它们的领导人欢迎国外投资者
及其奋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新型私有工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大的经济力量是跨国公司、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它们的投资和投机性活动,每天让数万亿美元在世界流动。利润是衡量它们成败的标准,哪怕结果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苦难。……计算机使用
和通讯的全球化,打开了以类似方式完成分散的员工工作的可能,这种“外包制”在印
度发展尤为迅速……。
——摘编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走向“多中心主义”的含义。结合所学,概述20
世纪
50、60年代以来“冷战世界秩序出现了新的挑战”的表现。(5分)
(2)阅读材料二,概括20世纪末推动“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
的因素。结合所学,试从全球化主导权的角度,简析全球自由市场发展“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苦难”的原因。(5分)
28.在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科技、思想往往是在不断的“超越性”中前行的。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将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锯板刨平,在薄而透明的绵纸上写上文字,字面向下对贴到
木板上,用刻刀按反面的字形将字刻出,即成为书板。在书板上刷墨,然后以纸覆盖匀拭,使文字印到纸上成为正字,揭下来,就成为印刷品。
用胶泥制坯,一坯刻一字,用火烧硬,成为字印。在铁板上敷设松脂、腊、纸灰合
成的黏合剂,上置铁框,将字印排列镶嵌于铁板之上、铁框之内。用火烘烤铁板,使黏合剂稍微熔化,然后以一平板覆压字面,使其平整,即可印刷。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极重之势,其末必轻,轻则反之也易,此势之必然者也。顺必然之势者,理
也;理之自然者,天也。君子顺乎礼而善因乎天,人固不可与天争,久矣。”
“天地之德不易,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
人类应该建设一个“理想的家园”,这个家园应该是具有某种“超越性”的“家园”,……
(
昨日之日月也


)
(
材料三
)
(
——
摘编自荀子《天论》及王夫之《宋论
》、
《思问录》
)
换言之,“应该”是具有某种“神性”或可以与“天上的家园”形成某种“映射关系”的
“家园”。这就是说,“理想”的“地上”“家园”同时也“应该是”可以从“大地”“升华到”“天上”的“家园”。在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类精神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绝不能“堕落”为“仅仅”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人类必须具有一定的“超越性”。
——引自汝信、李惠国《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发明的两项印刷技术,并分析后者“超越”前者
所具有的重要意义。(5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用荀子的一句原话写出其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概述王夫之对荀子思
想的继承与“超越”。(4分)
历史试题卷
第7页(共10页)
历史试题卷
第8页(共10页)
(3)为了建设一个“理想的家园”,古人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一“超越性”主张。这种
“超越性”主张既体现在精神家园的建设上,又体现在物质家园的建设上。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庄子、董仲舒、陆九渊有关天人关系理念的“超越性”
论述。②长城、故宫(旧称紫禁城)、皖南古村落等建筑工程技术具有“超越性”的表现。(6分)
29.近代以来,美欧跨大西洋的国家关系,存在着一种冲突、合作与联盟的多面形态。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华盛顿在
1778年初写给大陆会议的信中呼吁,“有必要立即利用国外关系,把我
们同欧洲的谈判提上日程,法国一旦发现和解条款已正式提出,我认为它必将承认我们的独立,并立即宣战。……一场欧洲战争和一个欧洲盟国将圆满地解决我们的问题。”
法美谈判代表经过一个月的交涉,于2月6日在巴黎签署了《联盟条约》。该条约共13
项条款,其主要内容是:在目前英美冲突期间,如果战争在法国和英国之间爆发,作为
盟国,法国和美国将使之成为共同的事业。
——摘自彭友祥《法美联盟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二
(美国独立后),在美国革命那一代人看来,美国是一个共和制的国家,肩负着为
全世界树立“楷模”的使命,因此不能卷入欧洲君主国家之间的战争与纷争,否则争取
“自由”的美国革命便失去了实质意义。……这一原则尽管包含着自由的美国与专制的欧洲在政治上二元对立的“理想”色彩、但从长远来看无疑符合这个新国家的实际利益,可以让美国摆脱了欧洲国家的政治纷争,专心致力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还可
以使美国从这些纷争或战争中获得巨大的好处。因此,“不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自然成为绝大多数美国精英人士的共识。
——摘自王晓德《法美结盟及其对美国革命成功的意义》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毁灭性、混乱性和残酷性,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到,通过战争来维
持均势是一种再也不能令人容忍的行为。然而,如果均势体系是不合适的,那么我们用
什么来取而代之呢?威尔逊承认主权国家是不可能被废除的,但是他认为,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一样,可以用法律和制度来限制武力的使用。自由主义的药方是建立起类似于
国内立法和司法机关的国际制度,使得民主程序也可以应用于国际层次上。……
然而
由于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威尔逊的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后来,随着民主党领导人罗斯福在总统大选中的胜利,美国开启了一个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这种
变革将最终消除孤立主义的氛围,但在当时没人能预见到这一点。
——据小约瑟夫·奈《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等改编
(1)仔细阅读材料一,概括指出华盛顿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概述“法国和美国将使之成
为共同的事业”在军事上的表现。(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独立后“美国革命那一代人”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及内涵。
认真阅读材料二,从价值观与国家利益的角度,概括“‘不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成为绝大多数美国精英人士的共识”的原因。(5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威尔逊为建立“类似于国内立法和司法机关的国际制度”
而提出的设想及其真实目的,并列举二战期间美国因战争形势变化而“最终消除孤立主
义”的“变革”举措。(5分)
历史试题卷
第9页(共10页)
历史试题卷
第10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