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音乐学校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地理
(完卷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30题,共60分)
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图1为田纳西河流域概况,图2为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及流域内的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说法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水能丰富,煤炭不足 B.田纳西河流域冬春多雨,形成汛期
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一级支流 D.田纳西河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田纳西河流域治理核心是( )
A.防洪 B.发电 C.水资源综合开发 D.优化产业结构
读山西能源综合利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3.结合山西能源综合利用图,对于山西输出产品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炭工业仍然是山西的支柱产业,外运幅度将继续提高
B.能源的综合利用是在以煤、铁、铝等矿产资源的优势基础上开展的
C.电力输出将大大提升 D.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也带来更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压力
4.在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不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放射性元素危害 D.植被破坏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森林植被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6.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被破坏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8.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荒漠就是沙漠 B.荒漠化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读右图,回答下面试题。
9.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地处河谷,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产业转移可分为扩张性产业转移与衰退性产业转移,其中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题。
1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扩张性产业转移与衰退性产业转移,其说法正确的是( )
A.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汽车零配件生产 B.衰退性产业早期的主要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C.扩张性产业转移的是服装、鞋帽生产 D.扩张性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外部市场
扩张性产业转移是指企业仍在原生产地,通过在周边设立新工厂或者与周边地区企业进行协作来完成产业转移, 衰退性产业转移则指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整体向外转移。下图是珠江三角洲与周边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珠江三角洲地区扩张性产业转移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
A.玩具制造 B.电子装配 C.石油化工 D.新材料技术
13.衰退性产业转移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
A.减轻就业压力 B.扩大生产规模 C调整产业结构 D提升城市化水平
14.衰退性产业转移和扩张性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都是( )
A.改善环境质量 B.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C.缩小地区差距 D.推动城市化进程
湿地、森林和海洋是世界上重要的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肺”。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5.2012年2月2日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湿地与旅游”。该主题反映出湿地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包括( )
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为人类提供水源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2012年世界森林日的主题为“保护地球之肺”。下列能体现保护地球之肺善待森林的是( )
①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②加强森林的开发使用
③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 ④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巴西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持最好的地区之一,但由于过度采伐,“地球之肺”热带雨林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2010年11月3日,美国银行承诺将投放100万美元,用于支持大自然保护协会在巴西和印度尼西亚进行的创新模式森林保护工作。读图,完成下题。
17.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是( )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的深入 ②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③受南赤道暖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湿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
A.开辟大型农牧场 B.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
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D.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19.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①发展雨林观光旅游业 ②发展雨林生态农业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很多城市推出了“手机公交”app软件,可以在线查询公交车的到站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手机公交”功能的呈现主要运用了地理信息技术( )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下列各题。
21.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松嫩平原矿产资源相对贫乏
B.长江三角洲地带性土壤相对贫瘠,松嫩平原黑土肥沃
C.与松嫩平原相比,长江三角洲气候大陆性更强且水热条件组合更好
D.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地区的南部
22.有关这两个区域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B.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C.松嫩平原主要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D.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以重工业为主
23.下列关于森林作用中体现森林环保功效的是(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③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④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24.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25.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26.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20世纪90年代,四川夹江县依靠本地丰富的红页岩资源,使陶瓷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0年以后,广东、福建等知名陶瓷企业纷纷“东陶西移”落户夹江县。据此完成下题。
27.广东、福建等省陶瓷产业“东陶西移”的原因可能是( )
A.生产技术落后 B.国内市场饱和 C.矿产资源枯竭 D.环保与生产成本高
28.四川省夹江县承接东部沿海陶瓷产业转移,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
A.降低当地劳动力价格 B.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
C.带动色釉料产业的发展 D.加快航空物流的发展
29.与广东陶瓷产业集聚区相比,夹江县具有的优势条件有( )
①市场广阔 ②土地价格低 ③交通便利 ④原料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气候条件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
A 前者降水充沛,后者降水稀水 B前者热量充足,后者热量不足
C前者雨热同期,后者雨热不同期 D前者光照充足,后者云量多,光照少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地理答题卡
(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30题,共60分)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B C D C B C A D D D D C C B A
题序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A C D B D B B C A D C D C D 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1.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黄河上游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分
(2)为了加快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方政府提出了下列两套方案进行了讨论。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为什么?要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应注意采取哪些措施?7分
32.土地沙化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荒漠化涉及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18个省、区、市,有4亿人口常年受到风沙危害。每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频发,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1)右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4分
a.陡坡开荒 b.过度放牧 c.生态环境脆弱 d.大风季节开垦
(2)简述地区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3分)
、 、 。
(3)地区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 、 。针对荒漠化,可行的措施有 、 。(5分)
33.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各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差异很大。阅读部分省区生存资源禀赋能力情况表,完成下列各题。18分
中国部分省区生存资源禀赋情况表(2005年中国农业年鉴)
省区 土地资
源指数 水资源指数 水土资源
匹配指数 气候资
源指数 生物资
源指数 生存资源
禀赋能力
总指数
黑龙江 93.51 47.06 73.97 15.74 79.66 61.99
内蒙古 55.9 29.92 27.79 23.01 66.82 40.69
海南 11.64 71.57 99.0 99.84 29.54 62.32
新疆 46.62 41.03 0 21.12 37.37 29.23
(指数是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指数越高说明条件越优越)
(1)黑龙江省土地资源指数较高的原因是? ;内蒙古、新疆土地资源指数高的原因是? 。3分
(2)海南省生存资源禀赋能力总指数高的主要原因是? 指数和 ?指数较高。该省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3分
(3)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指数较低的限制性因素是 ?,造成的原因是 ?。3分
(4)黑龙江省生物资源指数较高,主要是因为? 丰富。简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4分
(5)新疆的气候资源指数较低的限制性因素是 ?。为提高该区的生存禀赋能力总指数,在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5分
参考答案
1.B 2.C3. D 4. C 5.B 6.C 7A8.D9.D 10D
11.D12.C 13.C 14.B15.A 16.A
17.C 18. D 19. B 20.D21.B 22.B23.C24.A 25.D 26.C
27.D 28.C 29.D30.B
31.答案:(1)水能 河流落差大;河流径流量大 (2)方案②经济效益高。原因:产业结构多元化; 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高。措施:加强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防治污染,美化环境。
32.
33.